發光花朵問世,有何價值
作者:張田勘
正當人們對文生視頻模型——Sora創造的夢幻世界感到真假難辨之時,另一項可以辨別真假但也可以把世界妝扮得更美麗的技術產品問世了,發光的矮牽牛花將面向市場出售。
美國一家生物技術公司 Light Bio 宣布,經過美國農業部批準,美國本土的48個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除外)可以預定該公司開發的生物發光室內植物——螢火蟲矮牽牛花,價格為29美元,將于4月份發貨,首批供應量為5萬株。
矮牽牛花是一種典型的基因工程(轉基因)作物,它在白天的花色是白色,而在夜晚會發出像螢火蟲一樣的綠色熒光。通過基因工程,研究人員把一種發光蘑菇的基因轉入到矮牽牛花中,能讓它在夜晚持續發出綠色熒光。
未來還有更多的花也可以通過基因工程在夜晚能發出五彩光芒,不僅妝扮世界,還能照亮黑暗,或許成為繼LED燈之后的另一種五彩光源,而且是不耗電不污染環境的生物光源。
晚上發光的植物在現實世界中早就存在,如一些蘑菇、雜草,還有蘆薈、仙人球等。然而,要了解它們的發光原理并移植到其他植物上,是一項艱難的科學研究,此外還要看現實社會有無這種需求。
早在1986年,Light Bio 的創始人伍德(Keith Wood)領導的團隊就研發了一種能夠生物發光的植物,他們把螢火蟲的熒光素酶基因轉入煙草中,使其能夠發出螢火蟲般的光芒。但是,這種植物夜晚發出的光很微弱,熒光素酶需要與其底物熒光素結合,才能通過生物化學反應而發光,因此不具觀賞性。
經過多年的嘗試,研究團隊發現,另一種途徑能讓植物和花在夜晚發出明亮而持續的光。早在100多年前,研究人員就發現,巴西有一種發光蘑菇(Neonototophanus nambi),能在夜晚發出明亮的綠色熒光。經過研究發現,這種發光蘑菇是以其熒光素酶為基礎,以咖啡酸為發光底物經生化反應而發光。同時,其他一些植物也能夠產生咖啡酸,這表明,將發光蘑菇的發光系統轉入其他植物,就可以自行發光,無需額外提供發光底物。
熒光矮牽牛花的問世為現在和未來的轉基因生物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成功案例。現在研發的熒光矮牽牛花除了能滿足人們的裝飾居住環境和觀賞的需求外,其安全性也能得到保證。
此次轉基因矮牽牛花的優勢還在于成本低和栽培簡便,它無需添加額外物質,只需讓它在白天得到正常陽光,晚上就會發出綠色熒光。而且,轉基因矮牽牛花在晚上發出的是一種柔和的、類似于月光的綠色光亮。一盆螢火蟲矮牽牛放在臥室,夜里發光的光亮強度不僅不會讓人睡不著,而且可能還有催眠效果。
熒光矮牽牛花的問世和走向市場,表明轉基因生物大有可為。迄今,全球24個國家轉基因種植面積達到1.955億公頃,有67個國家/地區應用了轉基因作物。全球種植的轉基因作物有13種,包括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
2023年4月28日,中國農業農村部就發布了《2023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批準了113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以及1個農業用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這表明,中國在轉基因生物的研發和向市場推廣方面正在努力,如果能保障轉基因物的安全性,并且具有實用性和低成本,研發出的轉基因生物產品就會受到市場的肯定。(張田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