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從村莊到城鎮,從民間到劇場 “土秧歌”如何扭出新風采

    發布時間:2024-02-21 14:2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李忠明(煙臺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教授,舞蹈教研室主任)

      一到過年,扭秧歌在許多地方就成了“年味兒”的一種標志。今年春節期間,陜西榆林、山東海陽、吉林長春等全國很多地方紛紛舉辦扭秧歌拜大年活動,喜慶熱鬧的鑼鼓、躍動有力的步伐讓大街小巷洋溢著濃濃年味兒。

      提起秧歌,人們多會將它和熱鬧、歡快的場景聯系在一起。秧歌的創新發展關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探討秧歌的發展,重點在于關注它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扭秧歌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增強群眾幸福感和凝聚力

      秧歌是漢族民間舞蹈的重要形式,其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已在神州大地上流傳了3000多年,是民間藝術的“活化石”。秧歌集歌、舞、詩、樂、戲于一體,富有濃郁的北方民族特色和濃厚的鄉土氣息。秧歌的舞蹈動作通常結構鮮明且富有韻律感,以模仿農民勞作為主題,動作輕快、舒展,帶有一種樸實和生動的力量。在傳統的祭天敬祖、過節集會活動中,男女老少隨著器具鑼鼓的敲擊聲手舞足蹈,即興扭跳起來,以此來慶祝豐收、歡度節日、表達心愿和寄托情感。

      秧歌廣泛流傳于我國北方地區,在漢族聚居的農耕地區尤為盛行。秧歌種類繁多,內容豐富,與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及方言相結合而形成鮮明地方特色,其歌曲形式、演員裝扮、表演形式等也不盡相同。全國最具代表性的秧歌形式包括陜北秧歌、山西秧歌、山東秧歌(鼓子秧歌、海陽秧歌、膠州秧歌)、東北秧歌等,均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

      因簡單易學,秧歌具有廣大勞動人民共同參與的特點。近年來,我國北方的很多村莊都自發組建了以村為單位的秧歌隊,演員大多為本村村民,平時各自勞作,每逢節假日時就相聚在一起排練節目。在春節等重要節日,各村秧歌隊走街串巷展演,不僅有常規的秧歌舞蹈節目,還有“獅舞”“鼓舞”“踩高蹺”“綢舞”等多種綜合表演形式,鑼鼓聲聲、歌舞載道,不斷將熱熱鬧鬧的節慶氛圍推向高潮。村秧歌隊演員多是彼此熟識的親戚朋友或街坊鄉鄰,從而進一步增加了秧歌演出的親切感和喜樂性質。演技精湛、人氣超高的秧歌隊還會受邀到鄰村演出,形成村落之間文化與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

      扭秧歌之所以受歡迎,原因在于它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增強群眾幸福感和凝聚力。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的發展,秧歌舞蹈逐漸以廣場舞的形式融入城鎮居民的日常生活。如今,很多城鎮社區組建了秧歌隊并開展專業培訓,不僅帶動了群眾的運動熱情,還成為社區鄰里關系的潤滑劑,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社區群眾的凝聚力。

      通過改變呈現方式,實現傳統秧歌的舞臺化、現代化、典雅化

      回望秧歌發展史,早年的秧歌并非如今這個模樣,很多秧歌劇目都難登大雅之堂。當前,老百姓能夠在秧歌中看到積極向上的形式內容,感受到純粹的快樂,離不開一代代文藝工作者對秧歌的改造升級、創新編排。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借鑒“紅色戲劇”創作的成功經驗,曾對民間廣泛流傳的傳統秧歌劇目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造出“新秧歌劇”這一獨特的綜合藝術形式。新秧歌劇取材于生活、服務于人民,以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向百姓傳達黨的政策與斗爭精神,成為革命根據地宣傳先進思想、實施社會大眾教育的重要渠道,也使得原本生存空間不斷壓縮、傳承傳播面臨危機的民間秧歌劇目獲得了新的生機。

      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以弘揚主旋律,展現老一輩革命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為宗旨,以人民大眾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先進事跡為創作內容的新時代秧歌劇目不斷涌現。其中,既有氣勢恢宏、敘事宏大的大型秧歌舞劇,也有以新時代新農村建設模范事跡為原型的簡短、精致小劇。這些秧歌劇從民間演到劇場大舞臺,不斷給觀眾帶來歡樂和驚喜。

      當前,越來越多的文藝工作者在民族民間舞的創作和現代舞的編排中,融入秧歌元素,通過對秧歌舞蹈動作與節奏的重組與重構,徹底改變了傳統秧歌的呈現方式,實現傳統秧歌的舞臺化、現代化、典雅化,將秧歌推向更大舞臺。近兩年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類別中入圍的秧歌舞蹈作品《移山》《濟南的冬天》《冰凌花》《日當午》《溯·躍》等都屬于這一范疇。

      以秧歌舞蹈作品《冰凌花》為例,它以現代性的編舞語言表現出我國東北地區頗具代表性的冰凌花意象,傲骨破冰,雪中盛放,獨自報春,展現黑土地人民堅強不屈的生命力量,用質樸的肢體語言,用舞蹈動作,賦予演員靈魂和藝術的張力,賦予東北秧歌審美風格新范式。還有秧歌舞蹈作品《日當午》,運用西方編舞觀念與技法,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場景中,以男演員清晰的肌肉線條勾勒出山東漢子蒼勁樸實的力量感,該作品儼然已經脫離鼓子秧歌傳統的表現形式,成為一個極具“現代性”的舞臺作品,但其動作編排、舞臺走位、韻律呈現等又都全然屬于山東鼓子秧歌的范疇,實現了鼓子秧歌的現代性表達,以震撼性的效果直擊人心。

      秧歌的創新發展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增添了諸多色彩。從農村到城鎮,它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從民間到劇場,它的形式內容更加多元。人們在秧歌發展變遷中感受到的不就是生活的豐富多彩與日新月異嗎?

      秧歌創新發展既要扎根民間,也要拓寬舞臺

      秧歌藝術具有雅俗共賞的獨特氣質,既能成為鄉間地頭農民節日慶典的重要形式,也能以藝術作品形式在專業舞臺上展演。雅俗共賞的特質既促進了秧歌在全國不同地域、不同群體間的流傳,也形成了不同群體對秧歌藝術傳承創新的不同需求與差異化態度。

      有些人認為秧歌就應該保持“俗”的特質,立足鄉村勞作生活,貼近農民群眾;有些人認為秧歌應該更加“現代”,必須突破傳統創作框架的限制,以“改頭換面”的方式求得創新性發展。事實上,以上兩種觀點都失之偏頗,我們必須以多元的視角、包容的方式看待秧歌藝術的傳承創新,促進秧歌藝術在不同類別舞臺作品與不同性質民間活動中與時俱進。

      一方面,要不斷創新秧歌藝術的內容與形式。立足秧歌的“民間”性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充分挖掘秧歌藝術的民族民間元素,扎根于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促使秧歌藝術生活化、平民化、通俗化。與此同時,文藝工作者對秧歌的舞臺藝術轉化責無旁貸,要不斷增強東西方文化藝術對話,增強東西方藝術形式的融合碰撞,助推中國秧歌走向國際舞臺。

      另一方面,要拓展秧歌藝術的呈現形式,以秧歌為文化紐帶,開展豐富多樣、參與性強的大眾文化活動。秧歌藝術的傳承不僅要依靠民間老藝人的堅守,更離不開年青一代的認可與參與??山梃b近幾年“村超”“村BA”等新型農村文化活動的舉辦經驗,推動北方鄉村開展以秧歌為中心的“村舞”交流活動。這既可以促進鄉村文化建設,豐富當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又有助于秧歌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同時還可吸納周邊城鎮居民參與鄉村文化旅游,帶動當地經濟收入,實現一舉多得的發展效果。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1日 13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1024视频|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999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九色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人妻|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 日韩免费高清一级毛片|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国产精品国产色综合色|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精品久久久久久777米琪桃花|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网站|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日韩精品乱码AV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人与狗精品AA毛片| 999成人精品视频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美女福利到在线不卡| 久久久久四虎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