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立國和家人。圖由受訪者提供
皮膚黝黑、個子不高,身著標志性的深色沖鋒衣,做事雷厲風行……在工程現場,陸立國身上總是掛著一層土,很難讓人聯想到他是從上海來的援藏干部。
“西藏是我很向往的地方,援藏既是責任和使命,也是一種歷練,一次提升自我的機會,希望自己能夠實實在在地為西藏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而這也將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國網西藏電力公司建設部工程前期與建設協調管理專責陸立國說。
主動請纓 申請援藏
在踏上西藏這片土地之前,陸立國對西藏的了解僅限于徐千雅的那首《坐上火車去拉薩》。2023年4月,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發布招募通知,需要一名電網建設方面的技術人員前往國網西藏電力公司建設部支援工作。看到通知后,長期從事輸電線路施工管理工作的陸立國心動了。
自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陸立國經歷了與電網建設相關的各個工作崗位,接觸過的工程大大小小也有上百個,經驗豐富。最后,帶著一股不懼挑戰的決心,陸立國主動請纓參加援藏。
今年33歲的陸立國,也是一名5歲孩子的父親,當他決定援藏時,兒子剛剛上幼兒園,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但妻子卻告訴他:“你放心去工作吧,家里還有我和爸媽呢。”陸立國的父母在得知兒子要援藏后,也鼓勵他安心工作,不要有任何顧慮。
有了家庭的支持,陸立國自然也有了更足的底氣。得知陸立國報名參加援藏,有朋友來給他打“預防針”——到西藏后,因為海拔升高,身體會有許多不適,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
“是不是送變電人常年在外,環境適應能力比較強,我居然沒有高原反應。”陸立國說,剛到拉薩的第一天,他還暗自慶幸。結果第二天頭疼、胸悶、流鼻血一個接著一個找上了他。“高反還真的是專治每一個嘴硬的人。”陸立國笑著說道。
建設電網 毫無保留
2023年7月,陸立國隨國網西藏電力公司建設部參與山南市“十三五”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總體工程驗收工作。當他跟隨驗收專家來到雪域邊陲的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見到卓嘎、央宗姐妹的那一刻,他深刻地理解了國家在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的意義。這里海拔高、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環境惡劣,是電網建設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只是來開展驗收工作,陸立國就已經感慨萬千,“光是想象,就能知道當時我們電力人在建設過程絕對是攀登高峰,這真的太難了……”用他的話說,這是每個電力人踐行“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莊嚴承諾,也是“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精神的延續。從這一次經歷開始,陸立國正式開啟了在雪域高原上的電網建設路。
隨著工作的深入,陸立國也在思考,如何把國網上海電力公司的先進經驗帶到西藏,幫助西藏提高電網建設水平。雖然援藏時間不長,但陸立國已成為部門的中堅力量,工作中,部門同事都會問問他的意見。作為援藏干部,他也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同事們。
不畏艱苦 扎根雪域
2023年12月,作為國網西藏電力公司年底的一項重要保供任務,那曲市色尼區國能100兆瓦風電110千伏送出工程已進入最后的攻堅階段,而工程現場正面臨著最大的難點——跨越青藏鐵路,線路不僅要跨越鐵路本身,還有3條帶電的鐵路電源線。為確保工程順利投運,作為具有豐富經驗的幫扶人員,陸立國義無反顧地擔此大任,并第一時間組織施工單位到達鐵路跨越現場。通過實地勘察,陸立國發現施工現場地形坡度大,如果直接使用原方案風險較大,便當機立斷重新測量跨越數據、制定換用了新方案。
在那曲的18天,陸立國經歷了因突發情況施工時間被壓縮到半天的極限,經歷了極端天氣下機械化設備無法運行、在海拔4700米靠人工放線拉繩的艱難,每天陪伴他的是零下20多攝氏度的氣溫、9級左右的大風……有一次,在去施工現場的路上,由于雪太厚,車子打滑,險些失控,陸立國還打趣道:“本來我想工作結束后,好好玩一玩雪,沒想到車子先玩了。”
該工程自2023年9月25日開工建設以來,面對工期緊、任務重、施工難度大的嚴峻考驗,所有建設者迎著大風作戰,與暴雪較量,與時間賽跑。“我來之前,就聽說在西藏有這么一句話——遠在阿里、苦在那曲。我剛開始覺得能有多苦呢,結果是真的苦。但既然來了,就要像小草或格桑花那樣扎根在雪域,保供這個詞在上海雖然偶爾也能聽到,但在西藏卻是每時每刻真實上演。”陸立國說。
跨越山海 不虛此行
從東部沿海到西南高原,已經援藏近一年的陸立國談及這段經歷,他稱之為“不虛此行”。
“之前我在科特迪瓦干了三年電網建設,現在想想都抵不過在西藏的這幾個月。”陸立國說,在西藏,不管是海拔4500米的藏北草原,還是雪山之間的峽谷,到處都可以看到電力鐵塔,“我只要看到它們,就會覺得特別安心和自豪,還會拍照分享給我的家人。”
目前,陸立國正在負責拉薩500千伏輸變電工程,而他的援藏工作也要在不久后告一段落。陸立國總說,援藏不僅是任務,更是一種精神和情懷,一次黨性的淬煉,需要接續傳承。“我的家鄉是江蘇鹽城,是一座鐫刻有新四軍紅色印記的英雄之城,新四軍的鐵軍精神更是深刻地流淌在每個鹽城人的血液里。”如今,在陸立國的血脈里,“老西藏精神”同樣耀眼光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