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2024年度骨科臨床診療新進展研討會”在上海舉行。研討會上發布了10個2024年度骨科臨床診療新進展項目。
這些項目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英澤團隊的股骨近端仿生髓內釘技術顯著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加速了康復進程,使患者髖關節功能更好地恢復,為高危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帶來新希望;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醫院柴偉教授關于機器人輔助全髖關節置換術隊列研究以及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秦彥國教授的AI助力股骨頭壞死分型研究,體現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展現了“數智”骨科的巨大動能;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雷光華教授團隊對早發性骨關節炎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為公共衛生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2024年度骨科臨床診療新進展研討會”6日在上海舉行。 顧卓敏 攝
本次研討會由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國家骨科醫學中心和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聯合舉辦,聚焦“臨床應用價值”,旨在鼓勵和推動更多以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為目標的研究開展,加速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病床旁,最終惠及廣大病患。
據悉,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不斷涌現,為骨科疾病的精準診斷與治療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這些技術不僅能顯著提高手術的精準度和安全性,還能為復雜病例提供個性化的治療策略。大會聚焦骨科領域的前沿技術,探討其在臨床中的應用與轉化,推動骨科學科向智能化、精準化、個性化方向發展。
本次研討會通過聚焦前沿技術、推動臨床與科研深度融合、搭建學術交流平臺以及展示醫工交叉成果,為骨科學科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未來,隨著更多前沿技術的不斷涌現和臨床應用,骨科學科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國家骨科醫學中心將繼續發揮引領作用,持續高質量推動骨科醫學的創新與發展,擘畫骨科發展新藍圖。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國家骨科醫學中心主任馬昕表示,此次研討會希望能與全國骨科同道聚焦骨科臨床實踐中所需解決的核心問題和關鍵技術瓶頸,從臨床中發現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再以科研成果反哺臨床,做到臨床科研雙輪驅動,共謀骨科臨床診療發展新路徑,力求實現骨科臨床診療領域內創新突破,為提升骨科診療水平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