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出好日子
“老板,我要20個包子。”
“好咧!這籠包子剛蒸好,馬上給你端來。”
正值新春,八宿縣西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處處洋溢著濃濃的新春氛圍,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街上的人們換上了新衣。經過西巴惠眾包子鋪,時不時有人停下腳步走進店內買包子,這讓向巴仁青和妻子西繞卓瑪忙得不亦樂乎。
西巴惠眾包子鋪,是從同卡鎮搬遷過來的群眾在該安置點內經營的一家扶貧店鋪,作為致富帶頭人的向巴仁青在同卡鎮領導和工作人員的建議下,利用所長開起了這間包子鋪。
說起開店想法何時出現,還要追溯到2019年7月。
當時同卡鎮72戶423人一同搬遷至位于縣城所在地白瑪鎮的西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當時,同卡鎮派駐西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聯絡員西措卓瑪發現安置點附近沒有一家商戶,便在搬遷群眾微信群里詢問經商意愿,恰巧向巴仁青自己也有靠雙手創業的想法,于是他立馬報了名。
起初,在與西措卓瑪的商量下,向巴仁青決定將包子店開在自己家里,因為妻子西繞卓瑪從前在飯店工作過,且味道好、分量足,獲得了安置點不少群眾的青睞。“后來領導知道后,給我提供了門面,還送了店里需要的凳子、桌子、電卡和現金,讓我好好做下去。”向巴仁青說。
在花費了1萬余元用于裝修店面和采購食材后,2019年12月,西巴惠眾包子鋪開張了。
如果一個店想經營得好,必須要有豐盛的菜品。平日熱愛烹飪的西措卓瑪考慮到包子鋪的菜品單一,便來到向巴仁青家中,將自己做油辣椒的方法教給了夫妻倆,還教他們如何制作涼面、拌面等小吃。漸漸地向巴仁青店里開始賣起了各種小吃,光顧的客人也越來越多了。
“我很開心能幫助到向巴仁青,看著他們生意這么好,我感到非常欣慰,以后我還想把干鍋、火鍋的烹飪方法教給他們,這樣顧客就會越來越多了。”西措卓瑪對記者說。
隨著客人越來越多,有時向巴仁青夫妻倆忙不過來,便會請安置點的群眾過來幫忙,每天給他們支付200元,他們都很樂意過來幫忙。
向巴仁青信心滿滿地說:“店里一天最少能掙500元,客人多的時候一天能掙1000元,作為致富帶頭人,我打算通過各種渠道帶動更多搬遷群眾實現增收。”
同卡鎮郎巴村村委會主任頓珠巴登說:“目前,八宿縣外賣行業不算發達,人們想點外賣但是沒條件。包子鋪的開張,方便了安置點以及附近群眾的生活,人們在家門口就能品嘗到各種小吃,生活滿意度提高了許多。”
經常光顧包子鋪的扎拉曲珠豎起大拇指贊嘆道:“這家店的包子、餃子和其他小吃都特別新鮮,味道好、分量足,而且價格也很實惠。”
紅火的生意令向巴仁青的親戚和鄰居們十分羨慕,經常有人給西措卓瑪打電話,詢問是否能提供崗位,人們開始對靠雙手實現增收充滿了信心。
“現在有很多村民改變了觀念,從‘要我富’轉變為‘我要富’,我把那些有就業意愿的村民名字記錄在一個本子上,如果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我會一個一個打電話通知他們,相比于剛搬遷的時候,現在有就業意愿的群眾更多了,相信以后安置點的搬遷群眾都能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西措卓瑪堅定地說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堅決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勝、鞏固提升的關鍵時期。[詳細] -
真抓實干托起“小康夢”
“搬到這里后,不僅住的、用的比以前好了,大伙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也比以前足了。”從昌都市貢覺縣“三巖”片區搬遷到山南市加查縣江塘村的洛桑旦增說起脫貧攻堅滿是感激。 [詳細] -
易地扶貧搬遷群眾 安居又樂業
搬遷是手段,就業是路徑,脫貧是目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不僅住進了新房,還通過政府提供的就業信息、技能培訓找到了工作,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易地扶貧搬遷要求。[詳細] -
“挪窮窩”“換窮業”需一同發力
易地扶貧搬遷是精準扶貧“五個一批”工程的重點內容,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問題的根本之策,是新時期黨和國家扶貧開發的重要舉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