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先,綠了黃河岸
習近平總書記5月12日在山西考察時所作的重要講話,在各地干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表示,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大文章”。
在緊鄰山西省的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切實落實總書記相關指示的行動一直處于進行時。2019年,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在原有生態治理的基礎上,啟動了沿黃生態走廊建設工程,致力于做好保護、治理、發展三篇新文章。一年多來,托克托縣不僅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有效降低水土流失、保護了母親河,更助推了鄉村振興。該縣通過發展特色產業,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推進產業興旺,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走出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發展之路。
保基礎,讓綠色成為主色調
在托克托縣,黃河從這里環城而過。該縣的河口鎮內,“黃河中下游分界”的界碑屹立在河邊,十分醒目。作為母親河治理的要沖要塞,托克托縣的黃河生態治理任務艱巨、意義重大。
“變化太大了,與我小時候的記憶真是天差地別。”離開家鄉十多年的李成林,指著綠樹成蔭的黃河岸堤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驅車行走在黃河岸邊,不論是山坡、河岸,還是村莊、堤壩,處處都能看到一排排行道樹、一片片防護林和正在開花的經濟林。
記者在托克托縣河口管委會郝家窯村看到,坡下不遠處是靜靜流淌的黃河,坡上是集中連片的生態林,沿路綠樹開道,周圍已經形成了一道綠色的生態屏障。據河口管委會干部介紹,這里從前是荒坡、沙灘、堿地,現在全部種上了樹,共有5000多畝。
黃河托克托縣段全長37.5公里,既是沿黃一帶的生態脆弱區,也是沿黃生態走廊建設的重點區域。據了解,沿黃生態走廊建設工程規劃實施造林總面積7.4萬畝,其中人工造林工程4.6萬畝,退化林修復工程1.8萬畝,景區及景區周邊景觀提升工程1萬畝。2019年,已經實施的一期工程完成人工造林面積3.1萬畝。
經過一年的生長,這些種植的生態林已初步形成一道景觀,為黃河沿岸披上了綠裝。
“要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就首先要在保護上做文章。正如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兩會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的那樣,‘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托克托縣政府副縣長劉志強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實行了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劃定了3.3公里沿黃生態保護區,推行了河長制、湖長制,嚴格執行24小時入黃水質監管;在加強天然林保護的同時,我們啟動實施沿黃生態廊道建設工程,為生態保護進一步增加了可靠保證。”
強手段,讓創新助力節水治理
“建設好沿黃生態走廊,做好節水治水的文章是關鍵。”劉志強強調。
多年來,全縣大力推廣節水技術,累計投入5.1億元,實施了麻地壕灌區節水改造項目,襯砌各類渠道180公里,建設各類建筑物610座。灌區水利用系數由過去的30%,提高到現在的57%。在大力推進工業節水、農業節水和再生水循環利用的同時,全縣積極倡導全社會節水行動,努力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逐步形成了“節水治水”的發展思想。
說到水治理,劉志強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我們誰也不會忘記,2017年、2018年、2019年,總書記連續三年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內蒙古一定要做好‘一湖兩海’的生態綜合治理,對癥下藥,切實抓好落實。托克托縣受母親河惠澤,做好境內水治理,不僅事關當地群眾和經濟社會發展,更關乎整個黃河流域生態治理的大局。”
定目標,讓發展走上快車道
“啟動實施沿黃生態走廊建設工程,目的不僅是要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有效降低水土流失,保護母親河,更是要助推鄉村振興,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興旺,帶動當地群眾增收,最終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托克托縣政府副縣長石利君表示。
高科技無土栽培區、采摘樂園、兒童樂園、黃河夢幻水世界、戶外拓展基地、燒烤區、垂釣園……在托克托縣嘉豐農業田園綜合體項目區,時時處處可以看到游人如織、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畫面。
“黃河邊風景好,人們周末來看黃河,順便來農家吃頓飯。我最早做農家樂的想法就是這么產生的,咱們本地有辣椒、葡萄、燉魚,完全拿得出手。”郝家窯村村民郝爭平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在黃河邊開農家樂的初衷。
如今,黃河一遛灣(地名)已經成為周邊人們周末旅游休閑的打卡之地,一遛灣的核心區郝家窯村開有65家農家樂,人均年收入達到了2.6萬元,可謂是依黃河而發展,依黃河而富裕。
作為當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典型示范區,這里已經打造出以特色蔬菜、園林花卉、優質水果、旅游觀光為依托,以“農游一體、綜合開發;科技支撐、優質高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為導向,堅持“綠野黃河生態休閑農莊”的高效現代示范農業園區。
“下一步,園區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物流集散產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附加值,全面構建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生產加工物流一條龍的產業格局。”嘉豐農業田園綜合體項目負責人表示。
托克托縣政府副縣長盧玉忠告訴記者:“做好高質量發展,是我們要做的第三篇文章。要因地制宜發展葡萄等特色農業種植,重點發展文化旅游這個朝陽產業。我們在黃河沿線建成了神泉生態景區、黃河玻璃觀景平臺、黃河麥野谷、黃河夢幻水世界等一批彰顯黃河魅力的景區景點,有力地拉動了全縣旅游經濟發展。2019年,全縣旅游收入已經超過1億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南洞庭“拆圍”之后, 這座有“背景”的城市開啟綠色新征途
地處洞庭湖區腹地的湖南省沅江市土質肥沃,水源充沛。也是從2018年起,沅江開始了“新征途”,也有了后來的南洞庭湖“貴客”和下塞湖順暢。[詳細] -
廣西探索實施 生態環境監察專員制度
廣西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曹伯翔日前表示,將設立4個跨區域生態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作為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派出機構,駐市開展生態環境監察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詳細] -
河北開展“四亂”清理 河湖面貌逐漸靚起來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2020年河北省水利工作會議上獲悉,2019年以來,河北省堅持“清、治、補、管”并重,集中整治河湖突出問題,大力開展河湖“四亂”清理,全省河湖面貌逐漸靚起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