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迎來市場監管“及時雨”: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合規提示,嚴格規范網售促銷
央廣網北京11月11日消息(記者唐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環球新財訊》報道,今天(11日)是“雙十一”購物節的正日子,市場監管總局10日向電商平臺企業發出提示,要求嚴格規范促銷行為,嚴格禁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嚴格規范直播行為等內容。這些提示對維護網絡交易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有何作用?消費者“雙十一”購物應該注意什么?
這份名為《“雙十一”網絡集中促銷合規提示》的文件提出,對“拼價格”“先漲價后降價”等行為組織自查,杜絕不按規定明碼標價、價格欺詐等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嚴格禁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嚴格禁止“二選一”等違法行為,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采取積極措施防止平臺內虛假交易、刷單炒信等違法行為發生。
北京市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胡鋼解讀認為,市場監管總局在“雙十一”這個特定的時間點,提前對特定的行業發出監管合規提示,是監管部門精準監管、柔性監管、預防監管的新舉措。
胡鋼說:“我們注意到,文件提到的是‘合規提示’,它更多強調的是非行政處罰這樣的行政強制力,比如說約談、提示等等,這些對于企業依法依規經營,守護我們消費者權益的底線都善莫大焉。而且實際上體現了‘預防式監管’,因為它在高峰期之前提出了這樣的合規提示,更多的是敦促相關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同時也是打好提前量,如果違法違規,一旦被發現,恐怕就要面臨法律的嚴厲制裁。”
近年來,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電商模式,在“雙十一”期間更是平臺網售的“必選項”。合規提示為此提出,嚴格規范直播行為,建立健全直播行為管理規范,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管控,強化對平臺內主播及其經營活動的審核監測。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說,直播帶貨具有即時互動性,整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確定性的動態因素,因此,強化事前事中事后監管非常重要。
劉曉春說:“總局強調,不僅是事前,還要有一個事中包括事后的監管,尤其是出現了一些糾紛之后,要能夠及時有效地有一個規范化的流程快速去處理。這都是這樣一種新業態帶來新問題之后,我們在實踐當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總結,‘雙十一’期間,這樣的一些規范也應該有針對性地落地,這是我們特別期待能夠看到的。”
合規提示還提出,嚴格防范經營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嚴格執行問題商品處置規則,對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及其經營者及時采取禁限措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妥善化解網絡消費糾紛。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通道,及時受理、高效處理投訴舉報,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等。
那么,消費者自身在“雙十一”購物時又應該注意什么?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北京尊平律師事務所律師白國華提醒:“首先應該選擇正規的網站進行購物,避免價格陷阱,不要輕信低價商品,對于產品的質量、價格要進行充分地比選。其次要注意網絡安全,避免釣魚網站、電信詐騙,在付款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鏈接。其次是在出現維權問題的時候,要依法合規地采取維權途徑,撥打12345以及向當地的質量監督管理局進行求助。另外,食品安全這一塊,對于保質期、生產廠家,我們要格外關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