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快線連系“山海情”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一條通往山東的“快線”引人注目,乘客可享受專屬值機柜臺、優先安檢等便捷安排,名為“渝魯快線”。
這條空中快線去年底開通,每日最多7個航班,含早中晚各時段。今年以來,“渝魯快線”已運行2086班次,運輸旅客28萬人。山東航空重慶分公司工作人員徐本輝說:“近年來,兩地交流愈發密切,從航班數可見一斑。”
一個是西南山城,一個是濱海齊魯。這兩個省市緣何“牽線”?
這背后是渝魯兩地長達數十年的對口幫扶情誼,更反映出中國龐大的市場空間、巨大的回旋余地和獨特的市場優勢。
1994年,山東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忠縣,拉開渝魯正式交往序幕;2010年以后,山東累計撥付財政援助資金超50億元,實施各類幫扶項目2729個,對口協作重慶14個區縣,助力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產業經濟,支持重慶脫貧攻堅事業。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渝魯合作仍在深入,“渝魯快線”即是見證。
家在淄博的徐渝棟是渝魯航線常客。兩年前,他被單位派駐到重慶石柱,瞄準當地特色農產品“天麻”,先后爭取山東兩筆協作資金共450萬元,支持當地天麻生產企業現代化提升改造。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徐渝棟說,要把發展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關鍵,培育當地優勢產業。
抓住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鄉村振興、優化生產力布局等戰略機遇,山東與重慶強化產業協作,自2016年以來,新增引導348家企業落地重慶,帶動5萬余名農村勞動力就地就業。
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僅經濟上要出力,也要在人才、科技等領域使勁,增強重點幫扶區縣的內生發展動力……山東、重慶走出具有渝魯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陽春三月,李花盛開。潔白花蕊下,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教授馮鋼銘正忙于巫山脆李矮化項目。“如能將煙臺矮化大櫻桃的新技術‘移植’給巫山脆李,有利于果農提高效益。”他說。
重慶巫山地處三峽庫區腹心,良好生態孕育出脆李等特色農產品,但落后的農業技術限制了當地農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山東、重慶共建煙臺(巫山)博士工作站,引入120余位專家博士流動駐站,讓巫山特色農業接軌高校最新科技成果。截至目前,工作站累計引進果蔬新品種36個,培訓技術人才千余人。
“工作站是我們科研人員另一個‘家’。”馮鋼銘說,“‘快線’讓我們‘通勤’更加便捷,也為兩地經濟、科技和文化交流打通快速通道。”
長久的交流協作,需要依靠“共贏”。兩地不斷完善協作機制,推動渝魯協作從“資金幫扶”轉向“戰略協作”,從“幫扶不停”轉向“雙向協作”。利用東部地區的區位、市場等優勢,釋放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潛力,區域發展協同性不斷增強。
走進壹秋堂夏布坊,夏布服飾、夏布折扇、夏布飾品……不同款式的夏布產品琳瑯滿目。2021年,煙臺海翔對外貿易有限公司與石柱壹秋堂非遺工坊簽訂產業合作協議,為工坊生產的手工藝品尋找銷售渠道,推動重慶非遺產業與國際市場接軌。
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鄭曉平成了渝魯航線常客,他說:“重慶有手藝,我們有市場,這是雙贏。”
2023年,渝魯兩地繼續加強醫療、農技等領域人才交流,互相選派專業技術人才1433名,培訓鄉村振興干部、專業技術人才近2萬人次,帶動兩地人才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鑒。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規劃所所長劉德軍說:“相較于東部省份,重慶等西部地區在資源、土地等方面有更大空間,產業承載力強,合作為雙方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一條快線,連系西南山城和沿海之濱的“山海情”,也是我國東西部區域合作、整體聯動的“縮影”。“渝魯快線”的故事啟示我們,在黨中央關于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指引下,各地的交流合作將不斷加深,形成梯次發展的強大后勁,進一步為中國經濟打開空間、釋放潛力。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 記者劉梓桐、張武岳、周思宇)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01日 0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