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轉型發展動力足
光明日報記者 丁一鳴 常河
資源型城市出路何在?在各地因地制宜加速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今天,這個話題被賦予了更多內涵。
3月30日,在第三屆安徽淮南轉型發展大會上,專家學者、企業家緊扣“一體化、高質量”主題,深度討論“資源型城市出路何在”這一話題。與此同時,大會帶來58個集中簽約項目,總投資超過600億元,涉及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先進光伏與新型儲能、新材料等眾多新賽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王國法認為,能源和糧食一樣,是國家安全的基石,而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其數字化轉型與智能綠色發展格外重要。
在建設現代能源體系過程中,淮南充分發揮安徽唯一煤化工基地優勢,瞄準“煤頭化尾”,建成了一批化工新材料項目,推動化石能源從燃料向原料、精細化工領域拓展,實現了從挖煤到輸電,從賣炭到賣氣,從黑色煤炭到白色烯烴“三級跳”。2023年,淮南煤化工產業產值達90.3億元。與此同時,淮南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生產為抓手,對全市存量煤電機組進行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目前已全部完成。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國家農產品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王鳳忠認為,城市轉型發展過程中,農業提檔升級需要打通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努力做到生產原料綠色化、生產過程標準化、生產經營品牌化等,不斷挖掘特色農品、生產優質產品、打造品牌商品。
2023年,淮南立足區位優勢,做足“小糯米大產業”文章,“安徽沿淮糯稻產業集群”入選全國優勢產業集群。全國首個農業生產“大托管”產業服務平臺也在2023年上線運營,實現帶動托管村村集體經濟平均增收31.3萬元,農民戶均增收3200元。八公山豆腐、淮南牛肉湯等“淮畔良品”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已集聚產業鏈企業563家。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文旅部數據中心主任戴斌認為,城市轉型發展過程中,文旅產業發展質量高不高,要聽游客怎么說,要看產業競爭力、增長新動能、社會影響力。
淮南地處中國南北分界線,山水與人文相互融合,擁有天然文旅稟賦和豐富文旅資源。2023年,淮南全面打響“楚風漢韻、山水淮南”文旅品牌,以實施旅游新高地建設、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示范、旅游能級提升、旅游消費促進、旅游品牌傳播、旅游服務升級“六大工程”為抓手,全面構建新旅游空間發展格局。去年,超3000萬人次來到淮南,實現國內旅游收入逾210億元。
“今天的淮南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國家戰略疊加實施、科技創新縱深推進、新興產業全面起勢、區位資源得天獨厚,這是我們轉型發展的底氣和動力,也為各界助力轉型發展鋪設了更多賽道,提供了更多機會?!被茨鲜形瘯浫螡射h說。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01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