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同步發展中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2-07-05 10:43: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涂圣偉(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任何致力于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無法回避農業現代化問題。但是,一個國家具體走什么樣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以什么方式來推進農業現代化,往往由其基本國情和發展實際決定。與西方發達國家以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的“串聯式”來推進現代化不同,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我國必須依靠“并聯式”發展同步推進,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農民共享發展成果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推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協同發展

      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彼此依存、互為支撐。如果將工業化看作生產要素組合方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突破性變化過程,則農業現代化本身就是工業化的重要內容。但如果將工業化狹義理解為發展制造業,就容易將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彼此分割而難以同步推進。新中國成立初期,通過提取農業剩余支持工業發展,我國在較短時間內就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客觀地看,城鄉二元結構的形成使農業現代化受到一定影響,這是由當時我國國情所決定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農關系逐步調適,并朝著更加良性互動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加速了農業現代化步伐,同時改革效應不斷擴展,鄉鎮企業成為生機蓬勃的經濟新生力量,農村工業化由此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釋放出來,源源不斷地向非農產業轉移,為低成本的工業化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工業化加快發展,反過來又為農業加快發展創造了條件。進入21世紀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工業與農業部門之間的要素循環、商品交換更加順暢,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支撐、有效協同的局面加快形成。

      當前,我國正在向新型工業化轉型,農業現代化的勢能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不斷蓄積后,隨著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入加速推進階段。促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協同發展,一個關鍵著力點是優化產業部門之間的要素配置,特別是將工業化理念以及先進技術、物質裝備、社會化服務等工業化成果更加廣泛地應用到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建設中,全面提高農業生產率。此外,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有很大發展潛力,多功能性開發也有很大空間,要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協同發展的有效結合點。通過加強融合主體培育、有效市場建設、基礎服務體系構建,全面提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促進農業現代化與高質量城鎮化相互協調

      在現代化進程中,城的比重上升,鄉的比重下降;非農產業比重上升,農業比重下降,是一個普遍性的趨向。如果就此認為,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是此消彼長的關系,甚至認為城鎮化會消滅農業農村,又或農業農村將越來越不重要,就難免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謬誤。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即便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我國仍會有大量農民留在農村、從事農業,這決定城鎮化建設不能以荒蕪的鄉村、萎縮的農業為代價,推進農業現代化也不能通過簡單地限制城鎮化發展來實現,二者應該并行不悖、相輔相成。

      現實地看,如果依然延續傳統城鎮化模式,為了追求速度和規模而不斷汲取農業資源要素,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也很難協調起來。為此,必須加快向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轉型。高質量的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具有更強的共生關系。我國人均耕地面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超小規模經營且面臨資源緊約束條件下推進農業現代化,如果城鎮化質量不能加快提升,農業人口無法有效轉移、有序落戶,就很難騰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空間,農業邊際產出和收益就難以提高。同時,沒有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保障,高質量的城鎮化也很難推進。無論是有效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消費需求,還是保持經濟社會穩定運行,“三農”的“壓艙石”“穩定器”作用都極為重要。

      當前,促進農業現代化與高質量的城鎮化協調發展,核心依然在優化人地關系,實現城鄉人口流動與土地權益流轉的高效匹配上。一方面,完善“人地掛鉤”相關政策,健全農戶“三權”市場化退出機制和配套政策,讓有意愿有能力的農業轉移人口沒有后顧之憂地進城落戶,有序有效融入城市;另一方面,健全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讓更多人才投身農業。此外,發揮縣城作為城鄉融合紐帶的關鍵作用,加快補短板強弱項,為城鄉要素跨界配置、產業協同發展提供重要載體。

      推動農業現代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主要發達國家是在基本完成農業現代化后才進入信息化階段,而我國農業現代化在加快推進階段就迎來信息化大發展,這為其趕上工業化、城鎮化步伐提供了重要動能。回望歷史,前幾次科技革命最先引發工業體系的顛覆性變化和城市物質空間結構的巨大轉換,然后再向農業農村領域傳導、滲透。與此不同,新一代信息技術改變了時空距離,讓鄉村與城市、農業與工業幾乎同時、同步享受到技術進步紅利。

      從實踐看,當前農業現代化與信息化的融合發展,正在深刻改變千百年來我國傳統農耕場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對農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推動了農業生產智能化和經營網絡化,促進了農產品供需精準匹配。甚至在改造傳統農業生產組織方式方面,信息技術也展現出積極作用。反過來,農業發展也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了廣闊應用場景,包括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動農業現代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可以從兩個層面進一步拓展。一方面,只有在促進農業實體要素變革的情況下,新一代信息技術才能真正釋放出巨大生產力。為此,應加強數字技術對農業對象、環境和全過程的可視化表達、數字化設計、信息化管理,加快數字化終端設備普及應用,提升農業經營主體素質素養,促進農業資源空間上的優化配置和時間上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數字時代的生產力需要數字化生產關系與之匹配。應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革新農業生產關系。比如,依托電商“反向定制”等塑造農業生產組織新模式,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總體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不會有整個國家的現代化。世界范圍內,已經實現現代化的高收入國家,農業現代化也達到相當水平,而忽視了農業發展的國家,沒有一個真正實現現代化。只有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推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同步發展,才能更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射精管理在线观看| 2020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 久久6这里只有精品|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精品午夜久久福利大片|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 国产在线91精品入口|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香蕉|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在线| www.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www.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被窝福利一区|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4区 | 久久丝袜精品综合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亚洲自偷自偷精品| 91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图|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图片|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免费三级电影|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