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難解困提信心 安徽“兩會”代表委員建議多方助力民營經濟
中新網合肥1月24日電(記者 吳蘭)“民營經濟是安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進安徽高質量發展,就必須煥發民營經濟活力,就必須激揚企業家精神,就必須成全企業家的創新創意創造。”1月23日,在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安徽省省長王清憲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2024年,安徽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內生動力、創新活力和全社會創造力,并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標志性舉措。
在安徽省“兩會”上,安徽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圍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民營企業壯大提建議,獻良策。
“我省在2023年‘萬家民企評營商環境’綜合得分穩居第一方陣,口碑排名首次躋身全國前十。但受內外復雜多變經濟環境影響,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信心有待進一步提振。”安徽省政協委員、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吳成月代表省工商聯發言時介紹,調研反映部分民營企業對向哪個方向發展、怎么發展心中無底,存在“不敢投”“不會投”“不能投”等問題。
為此,建議以紓難解困提信心。健全民營經濟形勢監測指標體系,聚焦原材料、用工、物流等,建立重點企業利潤常態化監測平臺,及時推出降本增效舉措。健全企業訴求清單化、閉環式辦理機制,搭建“政企約見平臺”,促進企業需求與政府服務“靶向對接”。建立政策落實效果第三方評價機制,更加注重政策有效性,增強企業獲得感。
此外,以有效投資增動能,以法治力量穩預期,以正向輿論護發展,讓民營企業家安心創業、放心投資。
安徽省人大代表、東超科技董事長、總經理韓東成建議,加大對早期科創企業普法教育,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穩定發展。他說,隨著科技創新的不斷推進,安徽早期科創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嶄露頭角,為該省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和經驗,這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往往面臨知識產權保護、合規經營、股權糾紛等諸多法律風險。
韓東成介紹說,東超科技在發展過程中,就深刻體會知識產權保護對科創企業穩定發展的重大意義。
韓東成建議,在安徽首先遴選重點民營企業為普法基地,選取其中幾家龍頭企業作為首批“普法基地”建設試點單位,對外免費開展普法宣講,提供法律幫助、咨詢,開展專題預防活動,促進早期科創企業建章立制、健全機制,及時預警經營法治風險。
除了上述加強普法載體建設,建立科創企業“普法基地”外,韓東成還建議,開展創新法治方式,構建“送溫暖”普法服務體系;加強對企業家法制教育,鼓勵企業家敢于“現身說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