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兩會觀察:如何加強滬港青年交流?
中新網上海1月24日電(記者 范宇斌)正在舉行的2024年上海市兩會上,“加強滬港青年交流”成為部分港區上海市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之一。
上海市政協常委、滬港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麥德銓表示,滬港交流合作源遠流長,建立滬港合作會議機制20余年來,滬港兩地交流成果豐碩。“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滬港兩地肩負重要使命,應繼續深化溝通,發揮優勢,拓展合作?!?/p>
作為長年居住在上海的香港人,麥德銓關注人才發展,致力于推動滬港青年交流。今年,他提案建議,要深化滬港姊妹學校交流,助力高質量發展。
麥德銓在調研中發現,滬港兩地姊妹學校發展潛力巨大,尤其在基層學校和特殊學校方面。目前,上海已有100所學校與香港學校建立了姊妹學校關系,但雙方姊妹學校的發展仍存在較大空間。尤其是香港基層學校、特殊學校,資源相對匱乏,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關注。同時,部分姊妹學校之間的結對關系未轉化為實質性的交流與合作。
對此,麥德銓建議,構建滬港姊妹學校平臺,建立長期穩定的交流合作機制。目前,滬港社團總會聯合香港主要辦學團體及學校議會共同發起滬港姊妹學校平臺,以促進雙方學校建立長期穩定的交流關系,期望為雙方學校打造一個高效便捷的平臺,實現信息共享、交流活動組織等服務。他建議,滬港兩地政府簽訂框架協議,提供政策指導與支持。
“借助滬港姊妹學校平臺,加強與香港基層學校的合作與互動。”麥德銓建議,可以通過滬港姊妹學校平臺聯系香港基層家庭較多的學校,安排更多基層中小學生交流。深化特殊教育學校的合作與交流,推動融合教育進步,使更多特殊兒童享有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促進雙向交流,優勢互補。上??商峁┱叻龀郑罡嗌虾W生赴港交流,實現兩地青少年共同成長。
談及滬港青年交流,港區上海市政協委員、達三紡織(上海)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包達三基金會理事長包鴻勛認為,相較于相對成熟的滬港兩地大學生及實習團的交流,未來可更多開展兩地中小學交流互動。
包鴻勛建議,為了讓更多年紀稍長的香港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感知內地發展,發揮好香港青年人才優勢,助力國家科技發展進步,可以考慮向香港青年適度開放一些國家高精尖技術工作崗位的實習機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