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成藥集采陸續落地 平均降幅49% 獨家產品更具優勢
近日,湖北、江西等多地陸續落地全國中成藥集采中選結果。全國中成藥集采由30個省、區、市組成全國性采購聯盟,藥品涉及內科、骨傷科、眼科、腫瘤、心血管系統以及婦科用藥6個治療領域的多種臨床常用中成藥,68個中選代表品平均降幅49%,患者藥費負擔進一步減輕。
中選藥品涵蓋復方斑蝥、復方血栓通、冠心寧、華蟾素、接骨七厘、樂脈、脈管復康、腦安、藤黃健骨、香丹、心可舒、醒腦靜、鴉膽子油、銀杏達莫、振源等。本次集采周期為2年,視情況可延長1年。
針對本次集采的落地執行情況,目前,北京市醫保局、河南省醫療保障局、寧夏回族自治區醫保局等多地均發文明確,地方醫療機構將全面執行中成藥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各地指出此次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降幅比較合理。
根據中康CMH數據監測,2022年,中成藥在醫院市場與零售藥店兩大渠道的銷售額合計3360億元,在三大類藥品市場中約占四分之一。針對此次的集采情況,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成藥集采的價格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中藥材成本、生產成本、市場格局、品牌影響力等,從現有情況來看,2022年7月1日起,第一批全國中成藥聯盟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落地執行,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次中成藥集中采購整體延續上一批中成藥集采做法,并不斷優化完善。而聯盟省份從第一批的18個聯盟地區擴大到30個聯盟地區,形成全國性大聯盟,更好地踐行以量換價、量價掛鉤的集采原則。
集采加速落地
近幾年,集采成為推動企業、醫院、醫藥行業改革的重要一環。不少企業在參加集采后,通過“以價換量”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而這也進一步促進醫藥企業降低成本、穩定供給、研發創新等。
此前,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醫藥集中采購和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為2023年醫藥集采工作劃出重點,《通知》明確將持續擴大藥品集采覆蓋面,到2023年底,每個省份的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數累計達到450種,其中省級集采藥品應達到130種,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均應有所覆蓋。
之所以瞄準中成藥市場也是由于中成藥市場規模較大。工信部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中藥市場整體規模達到8864億元,其中,中成藥主營業務收入4862億元,占比54.85%,為國內占比最高的中藥細分領域。目前,國內中成藥企業合計約2000余家,市場整體呈現產品多、批文多、獨家和類獨家產品數量多的特點。
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2023年中藥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未來中國中藥市場具有很大發展空間。主要驅動因素基于以下幾方面:
一是國家持續出臺一系列支持中藥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旨在促進中醫藥的創新研發、規范發展,為中藥市場的快速發展營造健康的生態環境;
二是中藥在常態化防控中逐步凸顯其應用價值,通過分層干預、降低轉重率,中醫藥能發揮獨特的治療優勢;
三是自2022年9月首次正式開展國家中成藥集采起,中藥的帶量采購將成為常態,帶量采購將推動中成藥進院并拉動中藥市場增長;
四是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提高,老年人群和年輕人群的醫療養生將增強,中藥飲片等品類有望成為中藥行業新的增長引擎。
不過,中藥質量難以標準化,也為集采帶來挑戰。不同于化藥通過一致性評價實現藥品質量標準的統一,中成藥的生產受到原料、生產環境等條件的多重影響,可能會導致生產品質的不穩定;同時,中成藥講究配方,即多種中藥按照比例混合服用,而微量的配方差異將對產品療效產生較大影響,因此中成藥標準化的難度較大,進而為集采的評價帶來挑戰。
“中藥在消費者中的認可度及品牌力度不高,待進一步增強。一方面,目前中醫藥市場中OTC產品占主流,主要在藥店零售端進行銷售。近日出于‘未病先防’的需求拉動,中成藥呈現跳躍式增長,但如何持續地增長、提高在患者中的認可將是未來中藥行業的發展重點所在。另一方面,中藥帶量采購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只涉及少量品種,離大范圍地進院、患者使用普及化還有一定距離,未來在擴大集采范圍的愿景下中藥品牌有望進一步獲得患者認可。”上述券商分析師說。
獨家產品競爭優勢明顯
此前,談及中成藥集采這一政策的市場影響時,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中成藥集采加速落地的趨勢下,需要加強對中成藥原材料質量的管控,避免出現由于集采降價而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從市場格局變化來看,中成藥帶量采購可能會帶來幾輪螺旋式降價,會有大浪淘沙的情況出現,特別是一些療效不明顯且容易被濫用的中成藥今后價格降幅或將越來越大,使用方面也會有所限制。反之,一些真正有療效的優質中成藥可能會獲得一定的市場獲益。”金春林說,從過往省級中成藥集采的經驗來看,與化藥相比中成藥集采較為溫和,在藥價降幅方面,化藥集采平均降幅都在50%以上,最高可達90%以上,而中成藥降幅基本保持在30%-40%。
在降價溫和的趨勢下,藥企也獲得了較好的市場表現。國創醫藥在公告中披露,隨著集采政策的實行,益心舒顆粒在集采區域銷售單價下降,因此2022年4月以來益心舒顆粒的毛利率水平較當期實行集采政策前下降。伴隨著集采帶量采購政策的影響,益心舒顆粒所需推廣活動下降。2022年公司益心舒顆粒集采前后推廣費率分別為63.74%、50.28%,對應利潤貢獻率由6.93%上升至11.21%。
目前,與其他醫藥細分領域相比,中成藥集采也相對溫和,一些具備獨家產品的中成藥企業在醫保集采中更是具有極大競爭優勢。
而在今年,特別值得關注的一點是,中藥材價格的持續上漲,也為部分中成藥企業的穩定發展帶來了困擾。藥通網的報告顯示,亳州、安國、成都、玉林幾大交易市場常用大宗藥材價格有超過200個常規品種年漲幅超過50%,100個常規品種年漲幅超過100%,25個常用大宗藥材年漲幅超過200%。
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教授鄧勇此前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中藥材用工成本、生產成本、種植成本不斷攀升,對中成藥企業的沖擊還是比較大的,不少中成藥企業的生存處境較為艱難。在此情況下,中成藥企業需要加速轉型,既要做到合規,做好相應的成本管控,也需要盡可能地提高中成藥這類產品的附加值,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
(作者:季媛媛 編輯:包芳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