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十年考古 成就非凡

    發布時間:2022-10-09 17:0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后發展最快的十年。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對考古和文化遺產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作了上百次批示。各級政府部門對考古工作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媒體對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強,民眾對考古的關注和熱情也日益高漲。十年來,中國考古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考古發掘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發掘項目逐年增加,從2012年的七八百項增加到2022年的一千四百多項;具有明確學術目的的主動性考古發掘比重顯著增加,考古工作者更多地圍繞學術研究設置課題和發掘項目。

      二是重要考古發現層出不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實施,促進了中華文明起源研究和與文明起源相關的研究,比如河南雙槐樹、平糧臺、黃山,浙江良渚,陜西石峁、蘆山峁,湖北石家河、城河,山東焦家、崗上等多個遺址的考古工作,取得大量關鍵性證據和資料。浙江良渚遺址更是實證中華文明有五千余年,改變了國際考古學界關于“文明”的固有標準。

      三是歷史時期考古工作受到重視。近十年,考古發掘遺址的時段越來越均衡,特別是唐代以后的考古發現數量顯著增加。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中,夏商周時期的占五分之一,秦漢以后的占將近半數,其中以前考古工作開展較少的宋遼金元明清時期的考古發現占總數的六分之一。這從一個角度反映出歷史時期特別是宋代及以后的考古發掘得到重視。

      四是邊疆地區考古發展迅速。內蒙古、新疆、西藏、黑龍江、吉林、遼寧、云南、海南等省區都有項目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些發現使我們對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過程認識越來越深刻全面。

      五是“考古中國”項目促進下,考古研究日益深入。近幾年啟動的“考古中國”項目,鼓勵圍繞重大課題開展跨區域、跨系統的多學科綜合研究,聚焦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和前沿性、代表國家水平、兼具國際視野的重大考古課題,經過系統的設計、相關各省聯合,極大促進了學術目的的明確和學術組織的優化,全面拓展考古學研究的廣度與深度。迄今已有黃河中游、黃河下游、長江中游、長江下游和東北地區西部等區域的史前文化和夏商周時期的18個項目入選實施。

      六是對外交流與日俱增,中外合作考古碩果累累。據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各類機構赴國外開展聯合考古項目30余項,涉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等21個國家和地區。涵蓋了人類起源和現代人起源,埃及文明、瑪雅文明等世界古代文明考古,佛教考古研究等諸多前沿領域和熱點問題。

      七是研究手段日益多樣,科技考古大顯神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然科學技術在考古學的應用取得了十分顯著的進步。以三星堆遺址新一輪發掘為代表,新時代考古工作開啟新模式。中國考古理念、發掘方法、研究手段和成果爆發式增長。

      八是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自2013年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與上海市政府每兩年舉辦一次世界考古論壇(上海),組織全世界的頂級考古學家評選前兩年度世界重大考古發現和重大研究成果(各十項左右),迄今為止的四屆論壇,我國已有浙江良渚、陜西石峁、山西陶寺、湖北石家河、江西海昏侯墓、湘鄂黔土司遺址及“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近十項發掘或研究項目入選。世界考古論壇得到世界各地考古學家的積極支持和響應,使中國考古學從游離于國際考古學界邊緣一舉進入核心,提升了中國考古學的國際影響力。

      九是考古走出象牙塔,逐漸走入公眾視線。以央視、光明日報等為代表的媒體持續關注考古工作,點燃了民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對考古的關注。央視相繼推出《國家寶藏》《中國考古大會》《中國國寶大會》《考古公開課》《尋古中國》等一批傳承傳統文化的精品力作。光明日報持續跟蹤報道考古發現和進展,產生廣泛反響。中華先民萬年稻作和粟作、八千年前的骨笛、良渚和陶寺文明遺跡、二里頭夏代都城等一批重要考古發現寫入了中學教科書。

      十是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方興未艾。十年來,已有36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被批準掛牌開園,另有40多個獲批立項,還有60多個申請立項。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從根本上緩解了城市發展、旅游和文物保護之間長期存在的矛盾,極大地激發了各級政府積極性,城市建設、旅游與文化遺產保護三方面形成合力,使民眾可以近距離地觀看考古遺址發掘出土的遺跡遺物,感受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是較早實現文旅融合的重大舉措,也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戰略舉措。

      十一是人才培養力度加大,考古隊伍后繼有人。黨的十八大之前,全國高校設立考古、文博或文化遺產的本科專業大約有40個,到2021年年底,這一數字已經超過100。十年來,20多個高校設置考古文博專業碩士,每年培養考古文博碩士研究生的人數增加數倍,博士研究生的數量也顯著增加。最近,有關部門積極落實總書記的指示精神,為全國考古機構大幅度增加人員編制,全國71家考古機構編制增加1500人,長期制約中國考古學發展的人員短缺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如今,中國考古學站在邁向下一個百年的起點上,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代。相信中國考古學會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會取得更豐碩的成果。作為一個從事考古工作40年的“考古老兵”,我期待更多年輕人積極投身考古事業,更多的媒體投身宣傳中華文明和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更多的國人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關心考古,認識和認同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勠力同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拼搏!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国产精品特级露脸AV毛片|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国产69精品麻豆久久久久| 国产第一福利精品导航|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一本之道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2017国产精品自拍|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99视频精品一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日韩AV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伊人影视在线观看日韩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日韩美无码五月天|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激情啪啪精品一区二区| 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XX视频.XXTV|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産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精品福利资源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