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里的中國 | 尹鴻談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真實的力量最打動人心
根植現實、取材生活、觸及社會焦點問題......近年來,《我不是藥神》《送你一朵小紅花》《人生大事》等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廣受歡迎。中國電影創作,呈現出越來越多元的面貌。
對此,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在接受光明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變化讓可以看出,除了頭部電影在工業化制作上,因為現代的電影語言、宏大的場面、重要的主題贏得觀眾熱愛,現實主義題材只要有很高的藝術完成度,同樣可以成為觀眾喜愛的電影。
“今年春節檔上映的電影《奇跡·笨小孩》,就是一部口碑不錯的現實主義影片。”尹鴻說,這類電影關注我們的情感,以及社會面臨一些新環境時,人們該如何走出困境。普通人在現代社會的變化和轉型期,怎么能夠確立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人格尊嚴。這種對現實生活的關照,對人與人之間相互支撐的溫暖傳遞,最能打動人心。
談及中國電影如何走向國際?尹鴻表示,當今世界格局在發生很大改變,過去中國電影最大的目標是進入歐美市場,現在不僅僅是歐美,可能會有世界不同區域的市場。正是這種一層一層不同的圈層,逐漸完成了我們的對外傳播。與此同時,我們的電影傳播渠道也在發生改變。尹鴻說,從過去的影院發行,到現在的流媒體平臺,中國電影正借助互聯網,找到更多的用戶和更多的觀眾。而隨著線上線下兩個方面的改變,中國電影一定會逐漸擴大國際影響力。(光明網記者 劉希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