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0年前,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在“世界屋脊”建成通車,這是世界公路建筑史上的不朽奇跡,是各族群眾勠力同心、敢為人先的逐夢壯舉,更是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12月16日,“傳承弘揚‘兩路’精神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一起走進“兩路”故事,汲取前行力量,讓熠熠生輝的“兩路”精神照亮新時代奮進之路。
圖為楊力源 攝影:邊子捷
“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提升各族群眾的生活品質是黨領導西藏工作的‘理想的意圖’,具體到筑路、養路及發展西藏交通網層面就是確保西藏與祖國其他地方,以及雪域高原內部各地的暢通。”研討會上,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所副研究員楊力源圍繞筑路歷史,點出了“兩路”精神時代內涵的題中之義。他表示,要達成“理想的意圖”就需要有主體精神力量的引領,而“兩路”精神便是其一。
鑒往知來,時間回溯到1954年 12月,川藏、青藏公路全線通車,猶如兩條臂膀將西藏緊緊攬在祖國母親懷抱里。位于拉薩河畔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上的碑文詳細地記載著那段歷史:“十一萬藏漢筑路員工,含辛茹苦,餐風臥雪,齊心協力征服重重天險……三千志士英勇捐軀,一代業績永垂青史”。
楊力源認為,兩路的建設歷程正是黨領導各族軍民團結一致維護國家安全、促進邊疆發展、改善群眾生活的“縮影”。自此,一支由各族軍民組成的現代化筑路大軍駐扎高原,拉開了西藏現代交通事業發展的序幕。
如今,在短短70多年內,雪域高原上逐步建立起涵蓋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實屬人類工程建設史上的奇跡。“這一系列奇跡的誕生與延續,離不開有目的、有意識、有情感、有信念等帶有精神特點的活動。”楊力源說,“在‘兩路’精神的激勵下,高原上各族筑路人、養路人,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促使雪域高原舊貌換新顏。”
此外,楊力源還從完善“兩路”記憶敘事體系、推進“兩路”精神數字化傳承等方面,具體地闡釋了新征程上如何更好發揮“兩路”精神的引領作用,從而持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碼。(中國西藏網 記者/邊子捷 馮重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