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學生是國家與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對正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的大學生而言,培育積極的心理品質至關重要,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第一,每個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積極理念,對于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用活動引導學生熱愛生活
校園活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具有重要作用。高職院校要重視校園活動開展,滿足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讓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收獲積極的情緒體驗。開展校園活動實際上是鼓勵學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場,脫離個體、形成群體。具體而言,可利用“二內+二外”的形式開展。其一,室內+室外。依托秋季運動會、文藝匯演、學術講座等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磨煉意志,形成堅韌、果敢、進取的積極心理品質,進而熱愛校園生活。其二,校內+校外。通過團體輔導、志愿服務、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等相結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他人,找到個人在社會中的責任和角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社會,更好地關心和關愛他人,培養(yǎng)學生感恩、向上、進取的積極心理品質,進而熱愛社會生活。
用實踐培育學生樂觀向上
高職院校應將各類競賽融入日常教學中,形成涵蓋專業(yè)班級、學院、學校、省市及國家各層面的競賽體系,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運用專業(yè)化的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比賽將為學生帶來緊張、期待、興奮等多種情緒,能將學生從單一的低落情緒中抽離出來,這實際上也是主觀情緒調節(jié)和管理的行為。在賽事前期專業(yè)實踐鍛煉階段,專業(yè)老師及輔導員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支持及情緒疏導,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幫助學生迅速適應新情況。各類賽事是培育學生樂觀向上品質的重要平臺,多次參與比賽的過程就是加速鍛煉和構建學生心理“防火墻”的過程,一方面能激發(fā)學生潛在動力、磨煉意志品質,另一方面能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助力其健康成長。
用榜樣引領學生增強自信
榜樣群體能讓抽象的品質具象化,具有啟發(fā)他人從激勵到思考到模仿,最后到內化為積極心理品質的功能。高職院校可加大宣傳報道如優(yōu)秀黨員、自強之星、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得者等優(yōu)秀榜樣的事跡及經歷,在正面典型的感召下,引導學生發(fā)現自身閃光點,既不妄自菲薄、自輕自賤,也不容許別人惡意中傷;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樹立自信心,建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等。
用教育培養(yǎng)學生理性精神
高職學生處于從學生到職業(yè)人的過渡階段,在這三年的成長過程中,其將面臨環(huán)境適應、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就業(yè)選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可能會使其心態(tài)產生絕對化、消極化、以偏概全等偏激負面變化。因此,在日常教育中要重點培育學生的理性認知、理性精神及理性行為,尤其要重點關注表現偏激的學生。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和相信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形成積極的認知心態(tài)。其次,輔導員要積極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公民道德規(guī)范教育,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學生頭腦,讓理論入腦入心。在校期間,還要借助各種教育形式及時開展政治思想教育,助力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進行理性思考,進而做出理性行為。
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為大學生提供了強大的內在動力,這種動力是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擁有獨立自主的判斷能力、能夠理性平和地表達情緒以及持有熱愛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的重要舉措,需要學校、家庭與社會多方協(xié)同,借助思政教育、心理健康課程、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等多元路徑,以全方位、深層次地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未來,高職院校應持續(xù)探索、優(yōu)化培育路徑,精準把握學生心理需求的動態(tài)變化,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與方法,切實將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貫穿于學生成長的全過程,為社會輸送更多身心健康、積極向上、具備強大心理韌性的新時代技能型人才。
〔作者單位: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