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獨角獸企業”這一命名出現10年后,過去在低利率時代快速膨脹起來的美國“獨角獸”泡沫正面臨著破裂的風險。有日媒注意到這個現狀,提醒正下大力氣培育“獨角獸”的日本到了該重新審視其目的的時刻。其實不只是對日本,美國“獨角獸”泡沫的困境對中國等其他國家也是一種警示。
“獨角獸”一般是指成立不到10年、尚未上市但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2013年11月美國硅谷人士提出“獨角獸”概念以來,美國的“獨角獸”企業發展迅速,現在已達532家,增至10年前的13.6倍。取得如此成績,跟美國低利率時期企業估值快速膨脹息息相關。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美聯儲推出一系列量化寬松措施以穩定市場并刺激經濟增長,帶動了美國“獨角獸”企業的估值水漲船高。但從2022年起,“獨角獸”寒冬不期而至。在美聯儲持續加息等因素影響下,針對“獨角獸”的風投行業也出現“馬太效應”,流向這類初創企業的資金減少。
受此影響,美國“獨角獸”企業估值泡沫的風險迅速擴大,一些抗風險能力差的企業紛紛倒下。據估計,美國“獨角獸”企業中至少有60%是由低利率催生的估值泡沫產物,市場甚至發明了一個詞“ZIRPcorn”(即零利率政策下的“獨角獸”)來形容此類企業。2013年時美國高達41%的“獨角獸”能成功上市,但10年后這個數字驟降到3%。即使成功上市的“獨角獸”也非一帆風順,10年間至少有20家“獨角獸”公司上市后的市值跌破10億美元。估值泡沫背后對應的是實際價值被高估,不少“獨角獸”名不副實,主要靠概念和講故事描畫出來的“遠景”吸引投資。但在當前高利率等復雜因素影響下,這類“獨角獸”的估值壓力倍增,難以經受住沖擊。
美國這種“獨角獸”泡沫現象在中國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需要引起我們高度注意。十多年來,我國“獨角獸”企業也實現快速增長。據統計,2023年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中,美國有205家入圍,數量占比為41%,位居全球第一;緊隨其后的就是中國,有166家入圍,數量占比為33.2%。而在排名前10的“獨角獸”企業中,中國則是占據了一半席位。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不少“獨角獸”企業也是在長期的貨幣寬松以及扶持政策下成長起來的。在加速推進科技創新的大背景下,中國各級政府密集出臺一系列財稅融資支持、服務載體建設、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大力支持微觀主體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毫無疑問,低利率政策以及針對中小微科技型企業的支持,是我國“獨角獸”企業不斷涌現的重要原因。
但受技術受限和投資減少等因素影響,中國的“獨角獸”們近幾年來也遭遇“寒流”,面臨一定困難。一方面,前期積累的估值泡沫出現破裂風險,一些企業估值大幅下降。比如當前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不少企業就面臨這樣的處境,即便已經實現上市的一些原“獨角獸”企業股價也出現較大調整,這也從側面證明部分“獨角獸”企業市場估值偏高這一現實。另一方面,部分在“風口”下成長起來的“獨角獸”缺乏核心技術,與實體經濟聯系不夠緊密甚至脫節,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一旦市場環境發展變化,這些“獨角獸”的經營風險就會進一步增大。
這種“獨角獸”泡沫的風險不容小覷,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對創新型“獨角獸”企業的政策支持體系,增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研發,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的規范和監管,努力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和營商環境,提高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從而為更多“獨角獸”的涌現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唯其如此,中國的“獨角獸”們才能行穩致遠,抵御風險的能力才能大大增強。(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擦亮“新成色” 厚植新型工業化新優勢
新型工業化是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對經濟發展模式的新探索,新型工業化在生產要素、生產動力、生產組織、生產要求等方面呈現出新特征。[詳細] -
加快實現東北全面振興新突破
東北地區是新中國工業搖籃和重要工業與農業基地,也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的中心樞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