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南市人民醫院傳來喜訊,該院成功完成首例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EVAR),這一突破填補了山南市在該醫療技術領域的空白,標志著該院在血管疾病微創治療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為區域內患者帶來了更先進、安全的治療新選擇。
據了解,此次接受手術的是一名64歲的女性,她在醫院檢查時發現患有腹主動脈瘤,隨后前往山南市人民醫院進一步就診。經診斷,其瘤體直徑已達6cm,隨時都有破裂引發致命大出血的危險。傳統的開放手術需要開腹并置換人工血管,不僅創傷大,術后并發癥風險較高。
為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山南市人民醫院綜合外科二、急診科、麻醉科、放射科等多學科專家迅速開展會診。經過深入討論與評估,團隊最終決定采用微創腔內隔絕術——通過血管內植入覆膜支架,隔絕瘤體并重建血流通道。為確保手術順利進行,第十批安徽援藏專家、山南市人民醫院綜合外科二副主任醫師謝文濤積極組織麻醉科、影像科、介入中心等多學科專家再次會診討論,精心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與應急預案。
5月19日,在第十批安徽援藏麻醉科副主任醫師湯海珍的全力配合下,“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手術順利開展。在綜合外科二醫護團隊的悉心護理下,患者手術期生命體征平穩,術后無任何不適,僅臥床三天即可正常下床活動。值得一提的是,該手術幾乎無明顯切口,僅在雙側腹股溝區留下兩個穿刺點。手術一周后復查顯示各項指標良好,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此次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的成功實施,是山南市人民醫院血管外科成功完成的首例國家四級手術,實現了學科發展的新突破。
【健康科普】
腹主動脈瘤并非真正的腫瘤,它是由于動脈硬化、遺傳等因素,致使腹主動脈局部擴張、膨出而形成的瘤樣結構。正常的血管壁如同堅固的城墻,而動脈瘤部位則像變薄的危墻,隨時都有破裂的風險。一旦破裂,短時間內就會引發大出血,致死率超過80%,即便及時送醫搶救,死亡率也高達50%。早期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往往是在體檢時才偶然發現。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腹部搏動性腫塊、腰背部隱痛等癥狀。
目前,腹主動脈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開放手術和腔內修復術。開放手術需切除病變血管并植入人工血管以重建通路;腔內修復術則借助支架隔絕瘤體,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已成為主流的微創治療方案。在此提醒廣大市民,定期進行體檢篩查,嚴格控制血壓血脂,堅持戒煙限酒,能夠有效降低患病風險,守護血管健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