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做3倍體檢測。圖由周建設提供
近日,西藏水產養殖領域迎來振奮人心的消息。自治區農科院水產所課題組經過不懈努力,在三倍體亞東鮭制種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隨機選取的亞東鮭樣本實驗組成功誘導出三倍體亞東鮭,部分組別抽樣檢測三倍體倍化率接近100%,這意味著西藏初步掌握了三倍體亞東鮭制種技術的核心參數。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為國內外首次在西藏實現高原魚類三倍體制種,填補了西藏水產品種質創制的空白,對保護亞東鮭核心種源安全、推動西藏全域養殖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支撐作用。
亞東鮭,作為西藏特色水產養殖的關鍵品種,憑借其獨特的品質和口感,早已成為西藏最具產業化基礎的土著魚類之一。在亞東縣,亞東鮭養殖不僅為當地漁民帶來了經濟收益,也逐漸成為西藏特色農產品的一張閃亮名片,吸引著眾多游客和消費者的目光。然而,在其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卻橫亙著諸多難題。隨著時間推移,亞東鮭種質資源出現退化現象——魚的生長速度放緩、抗病能力下降,嚴重影響了養殖效益。
同時,普通二倍體亞東鮭性成熟期死亡率高,給亞東鮭的養殖造成了經濟損失。此外,生態和種源安全也是其養殖區域受限的重要因素。這些問題制約了亞東鮭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
為了攻克這些難題,自治區農科院水產所積極行動起來。結合西藏自治區深入推進居民膳食營養健康改善與優化實施方案,以及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工作內容,聚焦以居民膳食營養為導向的農產品保供科技創新任務,專門設立了《亞東鮭產業化供種技術研發》課題組。科技人員在過去的2年時間里,累計完成了三倍體亞東鮭制種實驗134組,獲取了一手科研數據。
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拉薩綜合試驗站站長周建設介紹,三倍體魚具有眾多獨特的優勢。從生長特性來看,與普通魚類相比,三倍體魚在生長后期速度快,大大縮短了養殖周期。同時,其餌料轉化率高,餌料系數較低,這不僅降低了養殖成本,也減少了對環境的壓力。在品質上,三倍體魚肉質營養豐富、口感更佳,能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水產品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三倍體魚無繁殖能力,這一特性使得它們在養殖過程中不會形成繁殖群體或與野生種群進行基因交流,從而有效降低了養殖生態風險。如今,三倍體亞東鮭制種成功,預示著亞東鮭養殖產業將發生新的變革,不僅能顯著提升產業效益,還為其在西藏大面積推廣養殖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治區農科院水產所副所長旺久表示,接下來將著重推進制種技術標準化,不斷優化和完善技術流程,提升技術的可復制性。同時,會積極開展生長對比實驗,將三倍體亞東鮭與普通二倍體亞東鮭在相同條件下進行養殖,通過科學的數據對比,直觀地展現三倍體亞東鮭的優勢,為養殖戶提供更有說服力的參考依據。在成果轉化應用方面,將加快步伐,與相關企業和養殖戶緊密合作,將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為西藏水產產業提質增效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另外,還會強化種源管控,建立嚴格的種源管理制度,確保生態安全與產業可持續發展,讓三倍體亞東鮭養殖在西藏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可持續健康發展。
此次三倍體亞東鮭制種技術的突破,對于亞東鮭產業化發展而言,無疑是一個全新的起點。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推廣,亞東鮭有望在西藏實現大規模養殖,這不僅將豐富西藏居民的餐桌,為大家帶來更多優質的水產品,還將進一步推動西藏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讓西藏的水產養殖業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