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人大代表,阿里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旦巴旺久。通訊員 卓瑪石確 攝
“2023年,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兩省三企’和國家定點幫扶四部委的無私援助下,阿里地區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建’,落實地委‘12114’工作思路,以把阿里建設成為雪域高原的‘西部明珠’為目標,持續改進作風狠抓落實,有力推動了阿里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自治區人大代表,阿里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旦巴旺久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旦巴旺久介紹說,2023年,阿里地區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1.51億元、同比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0億元、同比增長35.6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億元、同比增長30.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5974元、19376元,同比分別增長8%、13%,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區前列。
2023年,阿里地區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著力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中爭先進。安排1500萬元支持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行“網格化管理+數字化治理”模式,新設2個社區,優化網格223個,“小網格”實現“大治理”的效能初步顯現。健全落實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37起,辦結群眾來信來訪1097件,排查化解各類風險隱患5583項。認真落實“五個有利于”要求,深入開展“三個意識”教育,完善寺廟管理長效機制,寺廟財稅監管實現全覆蓋。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實施“四大工程”“六項行動”,民族團結模范區創建“九進”工程實現全覆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廣普及,持續鞏固深化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地區創建成果,5個縣成功創建為國家級、自治區級示范縣,加大與區外經濟、文化、人員雙向交流力度,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3年,阿里地區堅持“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總要求,著力在創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中爭進位。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普蘭機場實現通航,新藏鐵路完成預可研評審,G4218昆莎機場至獅泉河公路開工建設,熱布加林水庫、阿青灌區開工建設,多油水庫下閘蓄水,塔爾欽國際旅游特色小鎮完成工程總量的96%,全地區城鎮化率達43.7%。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日土特細羊絨拍出1355元/公斤的歷史最高單價,成功舉辦第八屆象雄文化旅游節,共接待游客180.23萬人次、創收19.42億元,綠色工業完成投資24.79億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21億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革吉縣羌麥村專業合作社升格為國家級專業合作社,建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31個,改則縣茶措村、搶古村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試點工程開工建設,日土縣被評為“2022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落實自治區21項民生實事,扎實抓好地區十件民生實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9.88%,新增城鎮就業2362人,完成46所高海拔學校供暖工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自治區級統籌,消除人均純收入萬元以下脫貧戶1714戶7712人,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2023年,阿里地區著力在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中爭先鋒。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獅泉河北山綠化工程總體規劃通過自治區專家評審,義務植樹61.96萬株,治理沙化土地1.6萬公頃,羌塘、岡仁波齊區域納入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日土縣班公錯獲批為國家重要濕地,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9.05萬平方米。申報創建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3個,完成西藏首單碳匯交易。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地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9%以上,主要河流湖泊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深入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累計開展河湖現場巡查1.19萬余次、清理河湖岸邊垃圾34.28噸。扎實開展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主動認領25項問題,制定細化措施76條,其中10項問題38條細化措施已辦結銷號。
2023年,阿里地區堅持屯兵和安民并舉、固邊和興邊并重,著力在創建國家固邊興邊富民行動示范區中爭標兵。深入貫徹“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大力實施“邊境建設提升行動”,統籌推進經濟社會和邊防建設,深化“五共五固”活動,確保邊防鞏固、邊境安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