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西藏自治區基層社會治理第二次現場推進會在日喀則市召開,對西藏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作出安排。西藏廣大干部群眾認真學習會議精神,一致表示,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切實改進作風狠抓落實,在創新上下真功、出實招、辦實事,不斷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阿里地區札達縣底雅鄉黨委書記王長榮表示:“黨的領導是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根本保證。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區黨委工作安排,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帶領群眾致富、維護社會穩定、守衛邊疆領土、開展反分裂斗爭的堅強戰斗堡壘,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長榮告訴記者,近年來,底雅鄉堅持以“黨建+N”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及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適時召開黨政軍警民聯席會,分析研判風險,制定應對措施,織密織牢維護社會穩定的防護網。同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培育致富帶頭人、打造富民產業,讓群眾共建美好生活、共享發展成果、共促民族團結,為維護社會穩定、邊境安寧奠定物質基礎。
此次會議進行了分組觀摩,交流了七地市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經驗。日喀則市康馬縣南尼鄉黨委書記旦增說:“通過觀摩和經驗交流,我們開闊了視野、學到了經驗、找準了差距。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有效載體,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推進治理規范化、服務精細化、管理科學化,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p>
旦增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南尼鄉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建”,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135”工作模式為依托,突出人民主體,凝聚攻堅合力,深化品牌賦能,構建起全域統籌、上下聯動、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作為全國文明村鎮,南尼鄉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作用,進一步提升黨員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參與度和貢獻力,將基層黨建網、鄉村治理網、社會服務網等“多網融合”,形成了黨組織統一領導、多方積極參與、治理服務一體的鄉村治理“紅網”,完善了多功能議事體系、監督體系和服務體系,夯實了基層治理基礎。
同時,該鄉結合當地實際,創新開展“文化潤鄉風 傳承促治理”鄉村治理活動,大力推行“一倡兩促”“一評兩創”“一賽兩比”治理措施,推廣運用數字鄉村治理服務平臺,逐步完善了事件上報、積分管理、群眾“隨手拍”等治理模塊,切實讓治理理念更加務實、服務體系更加完備、運行模式更加簡便,有力提升了農牧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區基層社會治理第二次現場推進會指出,要努力去“機關化”,讓“小網格”撬動“大治理”。對此,林芝市巴宜區覺木街道雙擁路社區黨委書記更宗表示:“我們將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為切入點,著力織密黨群干群‘感情網’,打通基層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更宗告訴記者,近年來,雙擁路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將社會服務與城市治理銜接融合,以“精準服務”推動社區治理精細化,全面打造“服務型社區”。該社區以精準定位服務群眾為著力點和切入點,組建“民呼我應”服務隊伍。今年,雙擁路社區在職黨員服務隊主動認領解決居民微心愿39個,走訪摸排1400戶,解決各類問題68個。
同時,雙擁路社區堅持打造服務陣地,推動社區治理“無死角”。今年,該社區40個綜合網格分別與43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黨組織簽訂了共駐共建協議,共同開展各項活動45場次。打造“紅色驛站”,推進網格工作站點建設,實現了城市15分鐘服務圈全覆蓋。組織開展“最美樓棟長”“最美農民工”“好婆媳”等群眾性評選表彰活動,激勵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
此次會議強調,要深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切實筑牢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拉薩市林周縣邊交林鄉色康村聯戶長邊巴卓瑪說:“聯戶長,肩負著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職責使命。我將把此次觀摩看到的、學到的好經驗帶回去,進一步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為村里的穩定發展作貢獻?!?/p>
今年39歲的邊巴卓瑪,擔任聯戶長3年來,堅持定期與網格員一起排查聯戶單位內的安全隱患,深入群眾家中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并著力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拔业穆搼魡挝还灿?0戶52人,他們的情況我都清楚。有事情,我們經常協商解決,解決不了的,我會及時向村‘兩委’反映,一起想辦法,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边叞妥楷斦f。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