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電話,可口的飯菜就送到身邊;護理員定期上門打掃衛生;不用離開社區,就可以和老友們一起學養生、做理療……隨著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在拉薩,越來越多老人愛上家門口的養老服務。
近年來,拉薩市以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為契機,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機構運營機制改革,依托養老服務需求摸底、智慧養老平臺建設及巡視探訪服務等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實施居家養老“五助”服務和“公建民營”社會化養老服務模式,推動養老服務供給結構不斷優化。健全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保障體系,傾力打造富有拉薩特色的“9073”(即90%老年人居家養老,7%老年人通過社區獲得養老服務,3%左右老年人到養老機構享受專業養老服務)基本養老服務新格局,初步構建城鄉一體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記者從拉薩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拉薩市老年人口呈現出分布廣、發展速度快、困難老年人占比高等特點。為不斷提升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水平,拉薩市民政局制定出臺了《拉薩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拉薩市民政局 拉薩市財政局關于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管理辦法》和《拉薩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補助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研究起草了《關于加快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實施意見》和《拉薩市養老機構公建民營管理辦法(試行)》代擬稿,努力探索特困供養機構運營機制改革路徑,鼓勵社會力量介入機構養老服務,充分開發養老機構資源,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配套政策。
養老不離家,是很多老人的愿望。近年來,拉薩市不斷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構筑老年人晚年“幸福圈”。拉薩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共有10家養老服務機構,養老床位1641張,其中特困人員集中服務中心9家、1家社會福利院。啟動運營15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共設日托床位383張,社區養老服務驛站6個。日間照料中心為轄區老年人提供膳食供應、生活照料、保健康復、休閑娛樂、精神慰藉等多項日間托養服務,截至目前累計服務3000余人次。
近日,達孜區委宣傳部聯合達孜區民政局前往達孜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為老人們獻上了一臺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并提供溫馨服務。活動在藏戲《扎西雪巴》中拉開帷幕,隨后一支支精心編排的節目接連登場,為老人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文藝盛宴。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傳遞雷鋒精神,把歡聲笑語帶到老人身邊,老人們的愉悅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80歲的老人曲桑在中心已經住了14年,他告訴記者:“在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下,我們吃穿住行都不愁,我有信心活到100歲。”
在達孜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像曲桑一樣的老人一共有95名,他們大多數從建院起就在此生活,院內不僅生活設施配套齊全,室外健身場地、醫務室、按摩室等附屬設施也一應俱全。2018年,中心順利通過第五批國家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驗收,老人們的晚年生活得到進一步保障。
除了達孜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拉薩市社會福利院多年來積極探索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在市社會福利院,老人們圍坐在長椅上,手中各執一副撲克牌。他們臉上洋溢著笑意,下棋、打牌、閑聊著日常,一切溫馨和諧。
娣姬老人今年81歲,退休后一直住在拉薩市社會福利院,她對現在的生活十分滿意。“我在這住了快20年,設施越來越好,環境也越來越好,心情很愉快,沒有黨的關懷哪有這樣的幸福生活,今后希望我們養老院越來越好。”娣姬老人說。
“下一步,我們將在院區建立一家診所,方便老人就醫,之后會在院區建立醫院,醫養結合是市民政局和我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拉薩市社會福利院負責人鄧君說。
為適應老齡化社會,拉薩市民政局還將采取多種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步伐,建立健全老年人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服務形式多樣化、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管理規范化的養老機構框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