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偉的布達拉宮傲然挺立,見證著雪域高原民族團結的生動實踐;滾滾雅魯藏布江奔騰不息,奏響了新征程上西藏民族團結進步的時代樂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從《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頒布施行,到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擘畫的“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宏偉藍圖,全區上下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為依托,以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為路徑,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用心澆灌民族團結長盛之花。
只有樹立對法律的信仰,各族群眾自覺依法辦事,民族團結才有保障,民族關系才會牢固。從這點來看,西藏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脈絡清晰,步履穩健。
自1990年自治區確立每年9月為“民族團結月”以來,西藏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已歷經32年。
繼模范區創建條例和創建規劃實施之后,西藏自治區還制定實施了《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九進”實施方案》《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地(市)、模范縣(區)、模范單位考評命名辦法(試行)》《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工作測評指標》,修訂出臺《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評選表彰辦法》,為模范區創建提供依據遵循和制度保障。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
全民學習、推廣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
在那曲市申扎縣第二完全小學,《新聞聯播》作為一節正式課程,被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學管理。“每天定時收看《新聞聯播》以來,明顯感覺孩子們的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活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更強了。”校黨支部書記央宗說。
從更大范圍來看,目前,全區在學前兒童、中小學生和基層組織中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及西藏地方和祖國關系史教育,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不斷增強各族群眾“五個認同”。
一年來,我區各地各部門堅持把樹立、宣傳、學習先進典型作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的重要抓手,通過“小家”彰顯“大愛”,進一步推動全社會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在第29個國際家庭日到來之際,尼瑪拉姆與愛人陳亮,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他們的家庭被自治區婦女聯合會評為“最美家庭”。 “我們會通過自己的言行將父輩的優良家風家訓傳承給孩子,以實際行動參與到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工作中。”陳亮說。
獅泉河畔,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多年來,生活在阿里地區噶爾縣獅泉河鎮藏布居委會的各族群眾相互尊重、包容、學習、幫助,親如一家。社區每年都會通過新年團拜會、各族群眾代表聯歡座談會、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表彰大會等活動,凝聚共創美好未來的奮進力量。
本固才能枝榮,根深才能葉茂。在共同生產生活和工作學習中,民族團結的種子早已融進了西藏各族人民的血脈。通過持續開展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各族群眾維護民族團結、反對分裂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不斷強化,奠定了各民族攜手創建模范區的堅實團結基礎。
截至2022年5月,全區共有國務院、西藏自治區表彰的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1934個,模范個人2846人。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西藏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凝心聚力,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旗幟,攜手同心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而不懈奮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