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定于8月2日至3日在北京舉辦,大會以“創新引領數據驅動——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為主題,圍繞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和數字化轉型對各領域的重大影響,積極推動跨學科、跨行業、跨區域的全球數字經濟交流合作。
這是記者從16日舉行的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交流互鑒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王磊在發布會上表示,大會堅持全球視野、國際標準、超前謀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設置以會、論、賽為主體的“1+3+N”內容設計,包括一個開幕式和主論壇,三大特色活動——數字經濟體驗周、全球數字經濟創新大賽和“數字首邑之夜”企業家座談會,以及20余場平行論壇和成果發布會,屆時將邀請國內外數字經濟領域政、產、學、研重量級嘉賓,深入探討數字經濟新道路、數字技術新理論、數字治理新規則,宣示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國聲音,助力完善全球數字領域的規則標準。
發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北京方案
他介紹,大會開幕式及主論壇將于8月2日下午舉行,屆時將重磅發布北京市《關于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北京宣言》和《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這些方案和文件都是著眼統籌發展和安全,進一步凝聚數字經濟發展共識,共商數字經濟發展的目標和路徑,為打造數字經濟發展的“北京標桿”諫言獻策。
促進數字技術可知可感、觸手可及
數字如水滋潤萬物,極大的改變和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發展數字經濟根本上是服務于人,改善民生。本次大會上,主論壇設置“互動式、體驗式”的精品展,集中展示數字經濟在技術創新、融合應用、城市治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大會推出精彩紛呈、全民參與的三大特色活動。其中,數字經濟體驗周于大會前一周舉辦,通過數字技術大體驗、數字場景開放日、網紅打卡地探訪、數字生活消費體驗等活動,讓數字化走入尋常百姓家;全球數字經濟創新大賽重點設置了數字貿易、數字文化、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四個賽道,招募全球青年精英在數字經濟領域銳意創新、大膽探索;“數字首邑之夜”企業家交流會將引入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打造數字經濟企業合作交流、政企對話的高端平臺。通過這些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身邊的數字化。
打造數字經濟領域政策制定、技術前沿、產業動態、應用示范的全球風向標
大會共有20余場平行論壇,突出“前瞻性、國際化、專業化”,聚焦實現2030年“數字孿生”“智能泛在”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的愿景,兼顧技術供給和產業賦能兩大方面,緊扣數據資產、現代信息網絡和信息通信技術等數字經濟的三大要素,突出北京“兩區”建設、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主題,發布各領域最新政策、技術成果、示范案例、行業標準等權威信息,助力構筑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的良好生態。
王磊指出,數字經濟時代只有合作才能共贏,希望通過政、產、學、研、用緊密溝通的方式,能夠形成這樣一種生態,通過大會以論促建、以會促產,引領方向、匯聚要素、打造生態。
在西藏拉薩同步設立分會場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大會設置“一主三分”會場布局,主會場設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國家會議中心,分會場設在北京市海淀區和大興區。同時,大會在西藏拉薩同步設立分會場,致力于通過數字賦能,推動縮小數字鴻溝,促進東西協同發展。
拉薩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北京西藏拉薩指揮部指揮王強在發布會上介紹,拉薩分會場以“數字橋梁跨越喜馬拉雅”為主題,通過高層次論壇、專業化推介、實地考察等方式,展示西藏高原建設發展數字經濟獨一無二的優勢和潛在的重要價值,吸引更多的存儲和算力客戶落戶拉薩。
他表示,來自政、學、研、企等方面的領導、院士、專家和企業家,蔣研討打造“小而美、小而特、小而優”數字經濟新優勢的路徑措施,為拉薩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高層次的決策咨詢。同時,通過數字經濟產業、特色消費品產業的投資推介,發揮數字經濟帶動生產、消費體制升級的強大動力。
擬采用全息投影等技術把中外嘉賓“帶到”現場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胡堅波在發布會上表示,會場擬采用增強現實、全息投影等新興技術,將數字會場信息“融入”現實,將國內國際嘉賓“帶到”現場,充分體現科技感和現代感。
胡堅波表示,目前大會已成立專項小組運作持續推進會務籌備工作。視覺設計方面,本次大會Logo設計在貼合數字經濟主題的同時,力求突出精品化、國際化定位。Logo以大會英文縮寫“GDEC”為主要元素,4個字母以圓形結構相互串聯,表達世界范圍內數字經濟的緊密聯系與合作。
系統建設方面,大會官網官微即將上線,大家可以通過大會官網、微信小程序進行注冊報名,同時在大會舉辦期間,可通過大會官網官微等渠道線上參會。
嘉賓管理方面,已建成圍繞邀請聯絡、交通保障、餐飲住宿的全方位接待體系,力求為參會嘉賓提供最佳的參會體驗。
據悉,本次大會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舉辦的,將嚴格、認真落實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保障大會安全、順利舉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