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院跨越千里守護婦孺安康 白恬 供圖
4月的林芝,桃花繽紛。在林芝最美的時節,一份跨越千里的粵藏幫扶情正在書寫。4月9日至11日,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州婦產科研究所的醫護人員赴西藏林芝開展醫療幫扶工作,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把人培養起來是關鍵。
“這是一位49歲的藏族女性,絕經半年后出現不規律出血,到醫院檢查后發現子宮有巨大的肌瘤,正好遇到我們來幫扶,就為她開展了這個手術。”4月9日,林芝市人民醫院一例高難度的“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手術開展,實施手術的正是從廣州前來的幫扶專家——廣醫三院婦科主任生秀杰教授和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婦科劉萍教授。
廣東醫院跨越千里守護婦孺安康 白恬 供圖
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這個手術對于廣州的三甲醫院而言可能是“常規”手術,但在林芝,當地的醫生卻無法獨立完成。“患者希望可以做微創,當地也想我們演示下這一手術,所以一來我們就上臺了。”生秀杰稱。然而,手術的難度卻有點超出預料。
“患者的子宮里面布滿肌瘤,最大的有十公分、大概有小西瓜那么大;而且與周邊的膀胱、腸管粘連嚴重,給腹腔鏡下切除子宮增加了不少難度;術中稍有不慎可能會造成腸損傷、輸尿管損傷,出血也會比較多。”生秀杰介紹道。
兩位手術的專家都是第一次入藏,術前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頭暈、頭痛等高原反應,而陌生的手術環境和人員配合,無疑加大了手術者開展手術的難度,因手術強度較大,術中劉萍教授甚至一度要吸氧。但兩位專家克服困難,在腹腔鏡下切下了直徑足足有十五六公分的子宮。
結束手術時,已是21時。“教授,多虧你們來了,不然這個手術我們可沒辦法完成。”林芝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姚冬花說。
去年12月,廣醫三院年輕護士萬靜作為廣東第五批柔性援藏醫療隊隊員,來到林芝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幫扶,擔任科護士長一職。
在廣醫三院高危產科的護理工作經驗,讓萬靜對危重孕產婦的護理十分熟稔,而在得知林芝正籌建孕產婦救治中心后,萬靜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幫扶目標——不遺余力地把危重孕產婦護理技術和規范化操作留下來。
為此,萬靜一方面通過科室講課,向當地護理同行講解產后出血、妊高癥、下肢靜脈血栓等疾病的專業護理知識;另一方面,積極推進護理新技術、新項目的引進與開展,例如“膀胱測壓”技術、產后出血快速估算轉盤的運用、“母乳喂養”的病房宣教與指導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幫扶成效。
“柔性援藏的時間很短,想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但我希望通過這幾個月的努力能夠讓他們形成主動改進、提升護理服務的意識和理念,這樣哪怕我幫扶結束,當地護理水平的提升卻不會停止。”萬靜說。
“其實,這邊最缺的就是人。”2016年,曾在林芝地區波密縣人民醫院駐點幫扶過的廣醫三院產科副主任醫師賀芳說。時隔5年,再次入藏,賀芳感受到當地硬件條件的改善,但與此同時,“軟件”的不足依舊明顯。
“我十多年前第一次來到西藏,這些年西藏的醫療條件和以前可以說今非昔比,尤其是硬件的改善上已經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績,但在人才引進和基礎研究等方面仍然有很多提高的空間。”廣州婦產科研究所所長陳敦金教授稱。
醫療對口幫扶,提升當地的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是最主要的目的,其中最關鍵、最重要的就是“人”,尤其是培養起當地的、帶不走的醫療團隊,這也是一批批廣東援藏醫療隊“傳幫帶”幫扶的目標之一。
“林芝地處高原,妊娠期高血壓、胎盤早剝、產后出血、貧血等疾病在孕產婦身上較為高發。”林芝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姚冬花介紹說,林芝市人民醫院婦產科目前80%以上的患者均來自產科,提升孕產婦尤其是危重孕產婦救治能力的需求較為迫切。
4月10日至11日,由廣醫三院廣州婦產科研究所、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共同主辦的“2021年婦產科診治實用技術學習班”在林芝舉行,這場學習班是兩家醫院在調研當地需求后,為林芝地區基層醫務人員“量身定制”的學習班。兩院醫護專家圍繞“產科危重癥識別與轉運”“產后出血診治思路及常見問題”等多個臨床常見、實用的問題進行交流授課,推動當地基層醫護的培養。
“這是我第五次來西藏授課、幫扶,我了解到林芝正在籌建孕產婦救治中心,希望借助此次學習班的開展,與林芝地區婦產科同行交流經驗,為提高林芝孕產婦救治能力做點事情。”陳敦金說。
“今后,廣醫三院也希望能夠發揮多學科的優勢,為當地提升醫療技術水平發揮更多作用。”陳敦金介紹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