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州:生態保護第一 綠色底色更鮮明
甘孜州白玉國有林保護管理局麻絨林場章都苗圃工人正為苗木除草。洛絨尼瑪 攝
4月28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報全媒體采訪小分隊走進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色威鎮澤西村。山溝下溪流潺潺,兩邊的山坡上,低矮的灌木發出或紅或黃的新芽,高大些的樹木綠色新芽冒滿枝頭,層次分明如彩林般。新龍國有林保護管理局組織全局職工,正在空隙處植樹。
“窩大底平、苗正根深、三擁兩壓一提苗。”職工樊作良和同事們,嚴格按照植樹要領,或挖坑,或壓土,種下一棵棵云杉。
“因為地處高海拔地區,新龍縣每年的植樹期在4月中旬到5月底。”新龍國有林保護管理局局長黃元和介紹,“全縣每年都要種1萬多畝,樹種以云杉、海棠樹、沙棘樹、高山柳等為主。近年來,由于樹種不斷優化和技術不斷成熟,種植的樹存活率基本能達到95%以上。”
遠在400公里外的石渠縣德榮瑪鄉扎瑪村草原上,橋頭砂場歷史跡地生態修復項目正如火如荼。3臺大型挖機正在整理修復填埋砂場的土地,發出陣陣轟鳴聲。項目負責人宋堅說:“以前這里是砂場,因破壞環境被關閉后正在進行土地修復,5月初將完成施肥播種。7月,這里就又是一片青青的草原了。”
甘孜州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和“中華水塔”重要組成部分,天然草場占川西北地區的58%,森林資源占全省的28%,在全國全省生態格局中具有重要影響。加強森林和草原的培育和保護,是甘孜州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
保護第一、治理為重。過去五年,甘孜州在建設川西北生態示范區過程中,實施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大美草原守護和“以電代柴”工程等,綠色甘孜底色更加鮮明。
2019年至2021年,甘孜州環境空氣質量連續三年排名全省第一,優良天數率均為100%。生態保護的成效,不止體現在空氣質量上。五年來,甘孜州完成人工造林、森林撫育、退化草地治理等744萬畝,完成理塘海子山濕地、石渠長沙貢瑪濕地等生態修復10.8萬畝,建成國家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13個,森林覆蓋率達35%、草原植被蓋度達85%。甘孜州生態環境局局長黃杰表示,未來,甘孜州將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的原則,全面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持久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扎實推進森林、草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多項改革,持續推進生態立州的“甘孜實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視線之內無垃圾 甘孜全民總動員
3月28日,四川省甘孜州全域無垃圾行動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在康定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總結全域無垃圾行動試點工作成果,全面安排部署全州全域無垃圾行動。[詳細] -
推進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建設 四川省甘孜州探索多樣化“生態+”模式
以生態旅游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構建生態環境大保護新格局。據統計,甘孜州年均接待生態游客20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近10億元。[詳細] -
保護生態 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
近年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