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新聞 > 涉藏動態

    【三江溯源·見證國家公園的成長】廣納百川,方成大江大河

    劉成友 申茜 發布時間:2020-10-15 11:00:00來源: 人民日報


    楚瑪爾河與玉珠峰。姜峰 攝

      編者按:美麗而神秘的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保護好這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對全國乃至全球都意義重大。2005年,我國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2015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按照試點規劃,今年,三江源將全面完成國家公園改革目標任務。目前,各項工作推進是否順利?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了哪些改變?讓當地居民的生活發生了什么變化?

      今起推出“三江溯源·見證國家公園的成長”系列報道,見證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建設過程。

      初秋,烈日耀目。

      海拔6621米的格拉丹東雪峰腳下,冰塔、冰橋、冰脊,千姿百態,仿佛一座水晶宮殿。這里,是姜根迪如冰川,也是長江之源沱沱河的發源地。冰川邊緣的冰鐘乳上,一滴融水落下,匯入淙淙溪流——由此,這滴水將開始一場旅程,一路向東,奔騰萬里。

      若用一個字形容長江源,廣,再合適不過。地處巍峨的昆侖山脈與唐古拉山脈之間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涉及青海治多縣、曲麻萊縣共15個行政村21143人,面積達9.03萬平方公里,占整個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面積的73.35%。

      另一方面,廣,也意味著更為多樣的生態類型、更為復雜的治理保護工作:從對冰川、高海拔濕地、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到對退化草場的修復,再到當地牧戶的脫貧攻堅……無一不考驗著治理者的能力。

      一個保護站和一位“飼養員”

      長江源頭的奇峰之畔,平均海拔在4888.1米以上的可可西里,作為全國最大的無人區之一,雖人跡罕至,卻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

      過昆侖山口,沿著青藏公路向西南行駛。廣袤的草場、蜿蜒的河流,映襯著遠處的巍峨雪山——這是獨屬于高原的美景。

      “藏羚羊!”“野驢!”同行者不時驚呼。

      神秘的高原精靈,竟接二連三出現在公路旁。不時有路過的人下車拍照,路旁的藏羚羊也不怕人,低頭繼續吃草,畫面很是愜意。

      “2006年剛來索站工作那會兒,來這里的游客都會問我們,‘怎么見不到藏羚羊?’現在,大家都是拿著自己在路邊拍的照片來問我們,‘這是藏羚羊嗎?這個又是什么動物?’”說話的是可可西里索南達杰保護站副站長龍周才加,剛剛31歲,已經在保護站工作了14年。從保護站的歷史到如今的巡山、救護藏羚羊等工作,龍周才加都再熟悉不過。

      索南達杰保護站,因上世紀90年代為保護藏羚羊而犧牲的烈士索南達杰而得名。這些年,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種群數從最少時的不足2萬只,增加到如今的7萬多只。對藏羚羊的保護,是繞不開的話題。

      因為一代代巡護員的努力,2006年以來,可可西里再沒響起過盜獵者的槍聲。即便如此,巡護隊員的工作依然非常危險。

      “深入無人區巡山、打擊遏制盜獵行為,是保護站設立之初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重要職責。”龍周才加說。

      在保護站宣教展廳貼著不少隊員巡山時的照片,其中大半是推車、抬車、修車的畫面。龍周才加告訴記者,在可可西里巡山,最難的便是路,“山中其實就沒有路,巡山途中,車子陷進地里是常有的事。有的時候車子陷得深,還得在底下墊沙袋。甚至連我們帶的帳篷、自己穿的衣服,有時也要一并墊到泥沼里,才能把車子弄出來。”

      “帳篷、衣服都墊下去了,夜里怎么睡?”記者問。

      “找塊干的地面睡唄。有時候天氣太冷了,或者是遇到野獸了,大家就縮在吉普車里過夜……”龍周才加說得輕描淡寫,但他沒有提到的是,在保護區核心區布喀達坂峰下,海拔達到5000多米,氧氣更加稀薄,夜里氣溫常常會低至零下40多攝氏度,杳無人煙、沒有信號——在這樣的環境里,巡山一個多月,有時甚至要直接在地上睡,其中艱苦無法想象。

      “保護站的工作這么苦,想過離開嗎?”記者追問。

      “其實,這里的‘甜’也很多的。”龍周才加告訴記者,可可西里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也落戶于索南達杰保護站,救助落單受傷的野生動物同樣是保護隊員的日常工作之一。

      “落單的小藏羚羊很難生還,所以我們巡山時如果遇到了,會帶回來養到一歲左右再野化放歸。”提起小藏羚羊,龍周才加儼然是個專業“飼養員”,“我們平時給它們煮牛奶,喂之前要試一下溫度,手太涼就用臉試;每天要觀察它的糞便正不正常;白天還要帶出去散散步,否則不精神……”

      據統計,截至目前,在索南達杰保護站,隊員累計救助了上百只藏羚羊。此外,還有受傷或迷途的野牦牛、藏野驢、兔猻……

      一棵樹和一所小學

      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一個小院里,有一棵白楊樹。記者來到小院時正值中午,站在樹下,烈日被茂密的樹葉遮住,讓人頓感清涼。這是治多縣人工種植成活的第一棵樹;這個小院,便是索南達杰的故居。

      治多縣海拔高,氣候條件惡劣,“五月解凍,八月草黃”,冰凍、雪災頻繁……上世紀80年代,這里還只有些天然的灌木和柏樹,植被稀疏。老百姓也不種樹,因為“種不活”。

      但當年的索南達杰不信——當地沒有幼苗,便從稱多縣移植;氣溫低會凍壞幼苗,便搭個大棚遮擋寒風……30多年彈指一揮間,如今,這棵白楊早已比大棚高了許多,哪怕是凜凜寒風,亦無法動搖其根基;而這里,也成了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參觀點”,學生、市民、游客……大家來這里憑吊英雄,從這樹、這房、這些未變的陳設里,體味前人保護生態、留住綠色的熱血和決心。

      來這里參觀的,還有一群來自附近吉尕小學的孩子。

      走出小院,車向南行不到10分鐘,便來到吉尕小學。這所寄宿小學有在校學生700多人,主要為治多縣的牧民子弟。除了日常的學習,這里的孩子們還有一門特殊課程:生態道德教育課——或在教室里,或在山水間。

      走入學校里專門布置的生態教室,學生們用廢舊物品制作的小工藝品擺滿玻璃展柜;照片墻上,有三江源的奇峰麗澤,也有高原獨有的奇花異獸。

      “這個是用廢舊紙盒做的小卡車,這個自行車模型的輪子是廢舊光盤,這個房子是孩子用舊塑料和毛線做的……廢物再利用,減少浪費還能鍛煉動手能力。”專門為孩子們教授生態道德教育課的鬧布老師,一樣樣介紹著展柜中學生們的小作品。

      “我們的課程內容多樣,孩子愛聽,我們自己也有成就感。”鬧布老師告訴記者:課堂上講授環保知識,戶外體驗美麗山水、觀察鳥獸,一樣都不能少。

      環保理念影響的不僅是孩子。“從一個孩子,到一個家庭,再到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希望可以讓居民樹立環保意識,保護好我們的家鄉。”長江源(可可西里)園區國家公園管委會治多管理處專職副書記才仁鬧布說。

      一個扶貧車間和兩次再就業

      治多縣產業園扶貧車間,噶嘉洛利眾服裝加工有限公司的廠房里,日代正在縫紉機旁忙碌著——放在幾年前,日代想都沒想過,祖祖輩輩放牧的他,會從馬背上走進廠房里。

      那會兒日代還住在索加鄉當曲村。“放牧,其實就是靠天吃飯,但后來,草越來越少,老鼠越來越多,牛羊也受到影響。加上我腿上有殘疾,家里的日子也越過越難。”

      第一次轉機,出現在2017年。

      那一年,日代搬到了治多縣城,成了一名生態管護員。自此,日代開始了對草原設施、環境衛生等的定期巡護,同時還要對采石挖沙等行為進行制止、上報等。從這會兒起,日代每個月有了1800元的固定收入。

      也是在2017年,治多縣建起產業園,擁有多年服裝加工經驗的仁措帶領團隊入駐了園區的扶貧車間,成立了噶嘉洛利眾服裝加工有限公司。按照協議,車間里的廠房和設備由政府投資、以貧困戶入股的形式投入;仁措的公司則需要在公司里為貧困戶提供崗位,帶動48戶貧困戶脫貧。

      2019年4月,日代作為貧困戶正式進入車間工作,這也成為他的第二次轉機。

      但很快,信心滿滿的日代就受到了“打擊”:“我之前在家里也會縫縫補補,覺得做哈達、衣服都不是難事。但到了這里才知道,公司對衣服的品質要求非常高,很多技能都得重新學。”

      日代郁悶,仁措也著急。

      來公司工作的貧困戶,大部分都是牧民出身,技能不行還不是最麻煩的,工作習慣問題才更讓仁措頭疼,“牧民自由慣了,剛來時,無法適應工廠里朝九晚五的工作節奏,想來就來,不想來就不來。”再加上很多人語言不通、不認字,仁措面對的難題一個接一個,“再難也得把事情干成。語言不通,我就給大家當翻譯;技能不行,我們可以請專業老師;工作節奏不適應,我們就天天給大家作動員……”

      “要致富,最關鍵的還是這股勁兒。”仁措告訴記者,現在,大家工作狀態越來越好,去年底還拿到了分紅,干勁兒越來越足。

      “現在,我每個月有1500元左右的工資,年底還有分紅;生態管護員的工作主要由我妻子在做,每月還有1800元。”日代說,“以前,過日子靠老天,過一天算一天;現在過日子靠自己,越是過得好,就越想過得更好!”

      日代的新生活,也是長江源眾多牧民生活的一個縮影。

      自2016年6月長江源(可可西里)園區國家公園管理委員會成立以來,管委會實行“一戶一崗”生態管護公益性崗位設置,共設置6914個公益崗位,實現園區內治多縣索加鄉、扎河鄉,曲麻萊縣曲麻河鄉、葉格鄉貧困戶“一戶一崗”全覆蓋,2019年共發放管護員工資報酬14934.24萬元。此外,針對各管理處區域內搬遷移民貧困戶后續產業問題,當地還成立了以生態產業合作社為主要模式的裁縫店、洗車店等營業點,2019年,僅治多管理處就實現了產業收益172656元。

      離開扶貧車間,記者繼續驅車前往曲麻萊縣。沿途,陽光明媚、綠意盎然——當地司機告訴記者,這些路邊綠意,有的幾年前還是“黑土灘”,“現在不一樣嘍!黑土灘變成綠地毯,風景好了,日子也越過越好!”

    (責編: 于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国产在线精品福利大全|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国精品产露脸自拍|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国产人妖系列在线精品|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9988|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国产偷国产偷精品高清尤物|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完整观看高清秒播国内外精品资源|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二三四区|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成品精品午夜视频|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赵丽颖|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精品1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不卡|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