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公路衛士”:月均巡線三千公里 工作“單調而重要”
圖為結古公路路政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處理突發事故。受訪者供圖
春末夏初的清晨,青藏高原上積雪未消,高速公路蜿蜒伸向遠方,李宏和幾個同事正忙著封堵逃費路口,巡查超限超載車輛。
“這里的工作很單調,”李宏抬起頭對記者說,作為青海省玉樹公路路政執法支隊結古大隊的隊長,他帶領同事們整日巡邏在國、省道干線上,月均巡線三千公里。
圖為結古公路路政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封堵逃費路口。受訪者供圖
二十年間,他們扎根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在烈日寒風下巡查值守,日復一日排查路面坑槽、公路附屬設施及警示指示牌、橋梁、涵洞、隧道、埡口的安全隱患,保證過往車輛平安暢行。
李宏回憶,2010年玉樹地震前,通往西藏的214國道是僅有的一條“生命線”。“震后修建了高速公路,周圍的護欄、護墩等保護設施也逐步完善,車輛行人比過去更加快捷、安全。”
“從前,牧民們為了方便,經常抄近道上山放牧、擅自拆卸道路旁的護欄。”如今,公路沿線專設牧畜通道,隊員們也常常跟牧民講起公路保護的條例知識,“大家愛路護路的意識提高了,每年冬季還會自發到公路旁鏟雪、除冰,幫助我們工作。”
圖為結古公路路政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巡查超限超載車輛。受訪者供圖
不僅如此,技術設備的更新也節約人力成本,提高了路政大隊的執法效率。
“目前,高速、干線、隧道內均已實現全方位24小時的監控覆蓋,”李宏介紹,“從手機上就可以調出視頻,第一時間掌握現場狀況,方便我們與交警、養護部門聯動配合,做好充分準備,迅速有效應對突發事故。”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大隊在封閉的國道沿線展開巡查,隊員們整個春節都沒離開玉樹,直到三月末,李宏才抽空回到省會西寧的家。
“過去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缺席了兩個兒子的成長,也沒盡到對父母的孝心。”在2017年高速公路正式通車之前,他一年只能回一次家。“孩子們跟我缺少溝通,對我疏遠,心里話只愿意跟媽媽說。”提起家人,李宏不禁落淚。
地震后,大隊集體搬離了漏雨的板房,新宿舍里生活設施俱全,房間里就能上網,他一得空便給家里打視頻電話,雖然隔著手機屏幕,“但看到他們的臉,好像千里之外也在身邊一樣。”
“現在開車從玉樹回西寧,時間比從前縮短了三分之一,坐飛機一小時就能到家,”李宏說,“這些變化,我從前想都想不到。”
高原氧氣稀薄,常年血液循環不暢造成小腦神經末梢堵塞,最近他常常會頭疼。臨近退休,他想教隊里的年輕人說些簡單的藏語,“執法工作首先要學會與人交流,”他覺得,“哪怕只學幾句打招呼的話,牧民們聽了也會覺得親切,拉近人心的距離,工作才干得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工作在唐古拉之巔的三代護路人:不愧第一的“天路衛士”
巴布告訴記者,他是出生在工區的“路二代”,跟隨同是道班工人的父母在公路上長大。參加工作35年來,早就對常人眼中難以忍受的惡劣環境習以為常。[詳細] -
守護青海“火星小鎮”的“最美交警”
12月的寒冬,地處柴達木盆地腹地的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火星小鎮已是空城寂寂,唯有駐守在當地的執勤人員還堅守在崗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