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壩州松潘轉變旅游發展思路“種風景”
4月13日清晨,拖拉機的轟鳴聲打破小山村的寧靜。在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進安鎮中寨村,村民康中寶與另兩位村民分別駕駛著掛有犁鏵或旋耕機的拖拉機,開始了今年該村土地的大規模翻耕。“往年種青稞,今年翻耕后的土地要變成種藜麥。”康中寶說,種藜麥就是“種風景”,全村人對此十分好奇和期待。
中寨村不種青稞種藜麥,這是松潘縣創建天府旅游名縣,積極轉變旅游發展思路的新嘗試。
“農業+旅游”產業帶動旅游發展
中寨村海拔3000米左右,一場春雪后,天氣回升迅速。村上組織三臺拖拉機,用兩天時間完成310畝土地翻耕。
松潘縣科學技術和農業畜牧局局長張朝陳介紹:“按照縣上統一安排,今年要在進安鎮中寨村、安宏鄉煙囪村等地種植1000畝藜麥。去年試種是5月下種,藜麥長勢不好產量也低,今年必須在本月全部下種。”
張朝陳解釋,青稞和藜麥產量差不多,都是每畝200公斤左右,前者價格是每公斤4元左右,后者每公斤價格在30元以上。觀賞性是藜麥的特色,7月到9月收獲時,藜麥苗和穗呈現出五顏六色,非常漂亮,“今年要種植1萬畝藜麥,不但村民能增收,而且會給游客帶來更多驚喜。”
松潘縣委副書記、縣長李建軍眼中,種藜麥是發展旅游思路的轉變。“為了旅游而發展旅游往往事倍功半,而用實實在在的產業帶動旅游發展,發展才能持續。”
圣地花海是松潘縣打造的一處極具特色的“農業+旅游”主題公園,項目位于該縣川主寺鎮境內,概算總投資50億元人民幣,占地3300畝。景區配套設施完備,公共廁所、游客中心、停車場、觀景棧道等一應俱全。
主題公園內的薰衣草花期約4個月,每年7月下旬到10月是觀賞薰衣草的最好時期。游客可以近距離欣賞薰衣草,體驗薰衣草的芳香。
“薰衣草可以作為烹調食物的辛香料使用,其花穗可以做干燥花和飾品,花可用來提取薰衣草精油。”張朝陳介紹,該縣把種青稞的土地改成種薰衣草,不但讓每畝土地經濟效益提升5倍以上,而且帶火川主寺旅游,當地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大幅上漲。
“從寂寂無名到突然火爆,‘川主寺現象’讓我們獲得了經驗,產業是旅游的催化劑。”張朝陳說,從薰衣草到藜麥,松潘縣越來越真切地品嘗到產業帶動旅游的甜頭。
多點發力 構建全域旅游格局
“資料消化完沒,啥時候能請專家評審?”4月12日,在成都市的辦事處,四川大九寨天然藥泉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聲明給四川省新尚昇環保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高艷成打了個電話,催促對方盡快完成公司文化旅游擴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專家評審可能本月下旬舉行,所有程序在5月中旬前完成。”高艷成給李聲明吃下“定心丸”。
四川大九寨天然藥泉文化旅游擴建項目位于松潘縣川主寺鎮川盤村,預計總投資13億元,其中一期項目投資4.8億元,建設游客服務中心、藥泉養生體驗中心、旅游購物中心和飛行影院等,計劃今年6月開工,兩年時間建成,以創3A級景區為目標。
“近年,我縣在旅游布局上由‘一域秀’轉換到‘全域熱’。”松潘縣副縣長許建國介紹,過去,該縣旅游集中在黃龍風景名勝區這一點上,現在開始多點發力。
2016年,松潘縣旅游總收入63.1億元,黃龍景區門票收入占全縣旅游總收入6%,接待人次占全縣接待人次比重達38%。“此前,黃龍景區門票收入和接待人次在全縣占比還要高。”許建國說,黃龍景區一旦稍有差池,全縣旅游就受影響。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松潘縣提出旅游“全域全時”概念。“全域熱”思路指導下,松潘完成一大批成熟景點打造:中華第一鈣化瀑布——扎嘎瀑布、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軍長征紀念碑總碑、松州古城和川主寺4A級景區等。
目前,松潘縣正在開發的景區有七藏溝、圣地花海、奇峽溝、百花婁森林公園。納入規劃待開發的景區有花海子、毛兒蓋片區紅色旅游等。
2019年,黃龍景區門票收入占松潘縣旅游總收入2%,接待人次占全縣16%,而松州古城接待人次占38%,川主寺景區接待人次占35%,牟尼溝景區接待人次占3%。松潘縣旅游多點支撐格局開始形成。
為支撐旅游布局多點發力,松潘縣出臺《促進文旅產業創新激勵辦法(試行)》等文件,吸引50多億元社會資本參與了318自駕營地、七藏溝、光和云朵輕奢民宿等景點和景區建設。
美化環境 吸引投資留住游客
4月11日,G213線上,逾10名婦女手握顏料筆,就著圍墻上燈狀花臺繪制牡丹、草莓、竹子等彩色圖畫。在松潘縣鎮江關鎮永和村,當地婦女徒手繪制彩畫,吸引了過往游客駐足。
鎮江關鎮黨委組織委員何珍健說,永和村婦女發揮特長,通過繪畫裝飾圍墻,實施道路亮化。目前,鎮江關鎮已完成公路沿線殘垣斷壁整治1270米,完成庭院梳理1300余戶,平整清理廢棄物及建渣4000余立方米,綠化面積30余畝,種植樹苗1500余株。
鎮江關鎮地處G213,是九環線上一個重要交通節點,也是成都到九寨溝、川主寺等景區的必經之地。“雖然交通等基礎條件在全縣最好,但多年來當地群眾并未因此受益。”何珍健介紹,過去鎮江關鎮不但鎮上擁擠臟亂,而且鄉村污水橫流、垃圾遍地,游客根本不愿在此停留。
通過多年補短板、強基礎,松潘縣目前形成航空、公路相結合的旅游交通網絡,構建起“快進慢游”體系。“但環境欠賬表現出來的問題卻越來越嚴重。”松潘縣公用事業服務中心主任王大斌稱,創建天府旅游名縣以來,該縣旅游基本著力點從“強基礎”向“美環境”轉變,意在通過環境提升,讓鎮江關鎮這樣的地方留住游客、吸引投資,享基礎條件優厚紅利。
今年4月開始,松潘縣在縣域內實施“六化三整治”工程。以道路亮化為例,明確公路沿線重點進行堡坎整治、綠化整治、路面及邊溝養護、標識標牌整治和規范整治服務點,其中,堡坎整治要求對公路兩側的堡坎、墻體進行景觀化處理。
“環境整治美化,將為民族風情小鎮打造創造必要條件。”何珍健說,環境變美了,九環線上的村民以后可以通過發展餐飲、民宿等,吃上“旅游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四川省松潘縣投資7000萬元打造生態農業創意園
4月12日,在松潘縣鎮坪鄉解放村,一架無人機在空中來回穿梭。其中,以花椒為代表的香料產業和以貝母為代表的中藥材產業產值占整個園區總產值的比例達90%以上。[詳細] -
四川省松潘縣:“三域一居”環境治理 助推全域旅游發展
雨過天晴,國道213線阿壩州松潘縣青云鎮過境路段,敞亮干凈,河道清爽整潔。松潘縣青云鎮發動各村采取保戶包段、分組行動的形式在轄區開展全覆蓋環境治理初見成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