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河北省定州市人民醫院放射治療科副主任邊晨峰完成三年的援藏任務,從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返回家鄉。回憶起三年援藏經歷,邊晨峰卻只用了簡單三個詞來概括:“責任”“成長”“溫暖 ”。
圖為邊晨峰在為病人檢查
聽從國家召喚,奔赴青藏高原。2022年5月下旬,邊晨峰接到醫院需派出一名優秀醫療專家到西藏阿里地區援藏三年的消息。他深知此刻責任重大,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堅定地回復:“我愿意去!”
高原的考驗在2022年7月18日邊晨峰抵達拉薩貢嘎機場時開始了。在艱難克服著胸悶氣短、持續失眠的高原反應時,他從心底敬佩著援藏的前輩們,并暗下決心,也要不負眾望,高標準完成援藏各項任務。
圖為邊晨峰(左)入戶調研
在拉薩短暫調整后,邊晨峰向著目的地——日土縣進發。經過漫長的車程,到達日土縣后,更嚴重的高原反應讓他苦不堪言,可他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稍作休整,便進駐日土縣人民醫院工作。
援藏工作雖然挑戰重重,但一路走來皆是成長。邊晨峰被任命為副院長,主管急診科、公共衛生、疫情防控、院感防控等多項重要工作,還兼任急診科主任,同時分管二級甲等醫院創建工作。面對繁雜的工作任務,他沒有退縮,憑借豐富的醫療和管理經驗迅速進入角色。
然而,在剛進入工作狀態不久,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在阿里地區普蘭縣。邊晨峰馬不停蹄地制定全縣核酸采集點、防疫站點的相關制度及培訓督導工作,還分管醫院內發熱門診、感染病房等關鍵工作,終于圓滿完成疫情防控任務,也因此被評為“榮耀醫者”。
正是因為歷經這一“戰役”,讓邊晨峰發現醫院仍有很多改進的地方。針對當地醫務人員技術能力有所欠缺,基礎知識薄弱、診治經驗不足,為了提高當地急診醫護人員應急處置能力,邊晨峰連續兩個月吃住在急診一線,在一次次實戰中,將急救理念和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同時,對于醫院的科室建設,邊晨峰根據多年的經驗進行了改進完善,如建設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及創傷中心,組織進行大型事故處置以及藥物嚴重不良反應等應急演練,推動醫院應急救治處置能力提升,并修改完善相關制度,合理改善科室布局,更新陳舊設備及設施,提升了就醫環境。
在提升醫院整體醫療水平方面,邊晨峰和同事一起努力使日土縣人民醫院實現了多項零突破。從成功救治首例大量服用醫用酒精中毒患者、兒童高熱驚厥患者,到開展呼吸機應用及氣管插管技術的首次實踐應用,從做好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創傷骨折、腸穿孔等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工作,到安排部署四鄉一鎮的義診體檢活動、深入基層進行安全教育、流行病學知識講座等,邊晨峰利用自身專業和資源優勢,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傳幫帶”,為當地醫療質量管理提高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除了醫療技術上的難題,語言及習俗的差異也給邊晨峰的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阻礙。交流雖然能依靠同事翻譯,但是部分患者受當地風俗習慣及傳統觀念的影響,有時會對治療方案提出異議。面對這些,邊晨峰沒有抱怨,一有空閑,他與當地群眾、同事學習交流,通過了解文化習俗來推進本職工作進展。漸漸地,他能與患者進行簡單的交流,治療工作也得以順利地開展。
邊晨峰常說,自己所做的這些不僅是醫者的擔當,也是個人成長的寶貴經驗。
圖為邊晨峰查看患者影像資料
援藏期間,每當視頻面對家人時,邊晨峰既欣慰又愧疚。但他這樣對孩子們說:“我們都有各自的使命,各自的任務,認真面對,好好去做,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因為在阿里的高原上,也有一個個小家庭需要更好地醫療服務,也有生病的孩童需要自己去堅守。他始終覺得這種使命既光榮又溫暖。
工作期間,邊晨峰救死扶傷,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工作之余,他也會和當地同事一起吃酸奶、過林卡,一邊聽群眾拉家常中的瑣事,一邊囑咐他們日常需要注意的健康防護。
邊晨峰還積極推進民族團結“三交”工作,努力搭建兩地交流的橋梁。三年來,他協調定州市人民醫院安排醫療專家團赴日土縣交流義診,讓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理念在高原落地生根。同時,安排日土縣醫療工作者赴定州學習,提升專業技能。為了緩解縣醫院急診運力不足的問題,他多方奔走協調,成功爭取到價值21.9萬元的救護車捐贈,為當地急救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圖為邊晨峰為病人看診
三年援藏路,邊晨峰榮獲了河北省五一勞動獎”、河北省“美麗醫護”、阿里地區 “榮耀醫者”等榮譽,這是對他工作的高度肯定。
邊晨峰的三年援藏經歷,是無數援藏工作者的生動縮影。他們遠離家鄉,在高原上默默奉獻,用行動踐行著使命,為西藏的發展和民族團結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邊晨峰表示,援藏這段經歷是他一生的寶貴財富,他會將援藏精神帶回工作中,繼續為醫療事業奮斗。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他祝愿西藏發展越來越好,也希望更多人關注和支持援藏事業,讓援藏精神代代相傳,激勵更多的人投身到為西藏美好明天努力奮斗的隊伍中,共同鑄就西藏更加輝煌的未來。(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茜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