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4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讓文物煥發新活力 綻放新光彩”。世界遺產是賡續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中國的世界遺產是其中的璀璨明珠。目前,我國共有59項世界遺產,數量居世界前列。在文化與自然遺產日之際,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布達拉宮,了解這座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看千年布宮的守護與新生。
坐落于拉薩市紅山之上的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七世紀,依山而建、群樓重疊、氣勢恢宏,是西藏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式建筑群。這里珍藏著無數佛像、壁畫、卷軸唐卡等文物,堪稱“藏文化瑰寶殿堂”。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極為重視布達拉宮的保護,1961年國務院將布達拉宮確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國家投入數億元,對布達拉宮進行了兩次大規模修繕。1994年,布達拉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為加大保護力度,2015年7月,《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條例》頒布,將布達拉宮文化遺產保護納入法治化軌道。為了讓更多珍貴的古籍文獻“活”起來,2019年初,我國計劃投入3億元專項資金,開展為期10年的布達拉宮古籍文獻保護利用工程,讓更多歷史文化一脈相承的珍貴古籍文獻重獲新生,讓更多人領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西藏還通過實施壁畫數字化、建筑結構監測、建筑精準測繪、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等文物保護利用科技項目,全力推進布達拉宮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和展示利用工作。
隨著布達拉宮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珍藏文物開始走出深閨,走向公眾。數百種文創產品的開發,讓布宮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如今,作為我國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健康”狀況良好,正以蓬勃的活力綻放出新的光彩,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中國西藏網 綜合/張亞男 周晴晴 素材來源/央視網、道中華微信公眾號、中國文化報、西藏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