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是昌都戰役勝利75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4周年,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謹以此文緬懷那些曾經為解放西藏、保衛西藏、建設西藏甘灑熱血乃至獻出生命的第二野戰軍第十八軍機要交通戰線上的老戰士。——于鳳山之子于雁軍
昌都戰役勝利以后,按照十八軍部署,一五四團在洛隆宗駐防休整。為了準備第二年進軍西藏腹地,駐防邊陲,守衛國防,完成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在西藏的戰略部署,在洛隆的駐防部隊積極備戰、備荒和學習進藏政策,力求從全方位做到萬無一失。
駐防部隊除了進行必要的軍事訓練外,團政治處給大家印發油印小冊子,各級干部每天組織廣大指戰員學習藏語、《進藏手冊》和有關進藏政策,要求干部戰士堅決遵守當地的宗教信仰、民族習性和風俗習慣。團政治處要求黨員干部帶頭學藏語,學政策。要對照《進藏手冊》逐字逐句地學、一條一條地學,要和實際工作聯系起來學,要做好筆記,寫好心得,討論時要積極主動發言,不能走過場,應付了事。而且,團里抽調一部分干部戰士組成若干小組,到附近村里做好政策宣傳工作。
由于于鳳山開始時在思想上沒引起足夠重視,認識上有偏差,認為我是個搞軍郵、機要工作的,平時很少與當地群眾接觸,學習不學習無關緊要,領導要求,馬馬虎虎學學,應付一下子就行了。沒想到,領導安排他也參加小組進村工作。他在與村民接觸交流中,磕磕巴巴,用藏語表達不清楚,對方很是著急,不知這位“金珠瑪米”在說什么?而且,有村民在問他的時候,他也聽不懂。好在工作小組中同伴及時上前,用所學藏語表達清楚了,那位村民才高興地豎起來了大拇指。
回去后,在小組總結會上,于鳳山針對此事作了深刻的檢討,表示今后一定端正學習態度,提高思想認識,一定認真學習藏語和進藏政策,以后再也不會給解放軍丟臉了。從此以后,于鳳山對于學習藏語和《進藏手冊》,從認識上、思想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
圖為1957年于鳳山在昌都的留影(圖片由于雁軍提供)
1950年12月上旬的時候,于鳳山準備押運軍郵、要件前往昌都兵站。出發前,他接到上級命令,要求他到昌都兵站辦完交接手續后,即可歸原建制——西南軍區支援司令部(1952年2月合并后改名為十八軍后方部隊司令部)第一辦事處第九兵站,任第九兵站第九軍郵轉運站站長,九兵站設置在昌都江達縣崗托村。接到命令后,于鳳山別提有多高興了,他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責任更大了。
于鳳山和執行此次任務的戰友們檢查好武器、裝備,騎著馬,趕著十幾頭牦牛馱運物資,向昌都出發了。12月份的藏東大地冰天雪地,白花花一片,天際蒼茫,籠蓋四野,朔風刺骨,寒氣逼人。軍郵馱隊風餐露宿,忍饑挨餓,翻雪山,過草灘,涉冰河,進峽谷,冒著暴風雪,經過7天的艱苦跋山涉水,傍晚時分終于到了昌都兵站駐地。辦完交接手續后已經很晚了,打聽好正好后天有返回崗托第九兵站的物資押運馱隊,負責押運的是陳東廷站長,他心里踏實了。于鳳山和戰友們在食堂狼吞虎咽地美美吃了一頓飯,然后在兵站住了下來。
第二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于鳳山早早起來,找到陳東廷和九兵站押運人員住的房間,想和新同志取得聯系。可是人家還沒起來。他只好在外面等著。過了一會兒,門開了,人出來了。此人恰好是陳站長,他熱情地把于鳳山讓進屋。他一邊拉著于鳳山進屋,一邊作自我介紹,說:“我叫陳東廷,我代表第九兵站歡迎你來崗托工作。”
陳東廷告訴于鳳山,由于崗托起著川藏中心樞紐的重大作用,進出物資都要經過崗托,兵站壓力大。上級決定在崗托成立軍郵站,把軍郵、要件分出來,獨立分揀轉運。要求于鳳山到崗托后,第一時間把軍郵站成立起來,開始運行。
第二天,在陳東廷的帶領下,返回崗托九兵站駐地的物資馱隊上路了。馱隊翻越達瑪拉山、宗拉夷山、雪集拉山、矮拉山四座海拔4千多米的大雪山,面對的困難比從洛隆宗到昌都艱難多了,10天后,終于在年底之前,回到了九兵站大本營崗托。
回到兵站當天晚上,于鳳山立即趕到兵站黨委辦公室接受任務,陳東廷站長、黎明政委、王福益副站長都在。
黎明政委對于鳳山說:“咱們九兵站提出申請,第一辦事處同意建軍郵站,批準任命你為第九軍郵站站長,給你配四個軍郵工作人員,三個負責分揀、分發,和對接各站點,一個負責內務干事、機動外勤。”略停頓了一會兒,黎明政委接著說,“明天有兩位同志到位,三天之內全部到位。”
王福益副站長又補充說:“給你們站配備的同志選拔的都是基層部隊的骨干分子,有的還是班排干部,其中有三個還是黨員。”
最后,陳東廷站長說:“你們責任重大,千萬不可掉以輕心,特殊情況下你們得親自押運。兵站黨委決定把兵站后排西面帶套間招待首長臨時歇腳的房子分給你們,里間作為你們五位同志的宿舍,明天找索朗頭人弄些木頭打成木板大床,把原來的小床搬到兵站招待處房間,你們臨時打地鋪吧,招待處那幾間房子隨時有南來北往的同志歇腳,不能安排你們住宿。外間大一點的,作為存放郵件的場所。要件一定放在里間,柜子一定要鎖好。作為站長,你一定保管好要件柜子的鑰匙,只有你有權利開那個柜子,安全最重要。再給你們每人配備一匹馬,須押運時騎乘,由兵站統一負責喂養。武器裝備選最精良的,需要你們押運的話,臨時雇傭牦牛運輸隊。”
第二天一大早,于鳳山首先去兵站后勤處領上分給軍郵站的房子鑰匙,打開門收拾收拾。外間放著一張桌子,幾個凳子,估計臨時開會用。里間一張床占了大半間房,有一張小桌子,一個小凳子。
從軍郵站出來,于鳳山就讓工作人員小劉領著去拜訪索朗頭人,求人家幫忙,派幾個工,弄幾根木頭,給打一張大床,在外間打幾個架子放軍郵物品。
索朗頭人的家離兵站有一段距離,在半山坡上,爬坡走了好一會兒才到。進院子后,小劉向索朗頭人作了介紹,于鳳山給頭人獻了潔白的哈達,以表敬意。于鳳山向頭人說明來意后,頭人爽快地就答應了。
回到兵站,那兩位軍郵工作人員已在軍郵站門前等著了,他倆作了自我介紹,一個叫韓競選,一個叫王佳連。于鳳山把他倆領進屋子,立馬安排任務,前去找兵站領導分配分揀郵件。不一會兒,索朗頭人帶著人扛著木頭也來了,立馬開始干活。
經過三天的辛勤付出,軍郵站終于弄好了,開始運作了,為兵站減輕了工作負擔。從金沙江東、西兩岸送過來的郵件、要件都匯集于此,各站再把他們要帶走的郵件、要件帶回去。軍郵站五位工作人員開始了緊張而又忙碌的工作。軍郵是個細活、不能耽誤的活,除了分揀、分發,遇到緊急要件,還得第一時間給送達,以免誤事。
黎明政委對軍郵站的思想政治學習抓得很緊,不斷強調思想政治學習的重要性,要大家重視軍郵的重要性。并且,要求于鳳山好好培養軍郵站還有一位未入黨的同志,爭取早日入黨。在黎明政委的關心下,這位同志進步很快,不久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軍郵站五位工作人員全都是黨員,戰斗力更強了。為了加強軍郵站的領導,于鳳山在調離的兩個多月前,還被吸收到了兵站黨委,成了其中一員。
軍郵站只要能抽出人員的時候,就配合部隊和地方工作小組,前往各村作黨的宣傳工作。回來后,大家再困再累,也要把當天的郵件、要件分揀出來,以便第二天分發出去。遇到十萬火急的要件,就是晚上也得送到下一站,一站站傳到目的地。不過,為了安全起見,任何時候,軍郵站都必須有一個人值班。全天工作結束之后,于鳳山還要召集大家開個一天的總結會,看看一天的工作干得咋樣,有沒有落下什么事,如有沒做到的及時補上。第二天,于鳳山還要向兵站領導匯報頭一天的工作情況,請示有沒有額外工作安排。
于鳳山在家鄉的時候,從父親手里學到了給病人針灸的醫術。在崗托軍郵站,只要軍郵站不忙,安排好站里的工作,他就為村民們針灸,治療四肢疼痛等疾病。起初,村民們不大相信,有幾個膽大的村民通過針灸,減輕了疾病,甚至有的還痊愈了。村民們傳開了于鳳山站長好醫術,這樣一傳,找他針灸的人就多了。有的時候,針灸還有點影響軍郵站的工作,但兵站領導也支持,說只要有利于民族團結,咱們付出點辛勞是值得的。既然領導支持,于鳳山給村民們針灸的熱情就更高了,有時候隨著工作組到其他村,他也會利用一切時間給村民們針灸治療。為了感謝于鳳山站長的情誼,村民們拿著潔白的哈達,干冒牛肉、酥油茶和青稞等禮物去軍郵站酬謝。于鳳山熱情接待大家,收下了哈達,其余禮物一概不收,實在拗不過豪爽、直性、率真的康巴群眾,他就照價付錢。
軍愛民,民擁軍這種軍民互幫的事情在崗托還很多,促進了各族軍民的融合和團結。崗托軍郵站成了川藏沿線各站點的模范站,受到了上級部門多次表揚,站里的同志雖然辛苦,但大家心里是高興的。
崗托軍郵站建站以來,于鳳山勤勤懇懇,不計個人得失,多次受到上級表揚。兩年后,也就是1952年9月底,十八軍后方司令部把于鳳山調到了波密警備區司令部軍郵支局直屬軍郵站。
兩年來,于鳳山每天重復著平凡、單調、緊張,有時乏味、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他聽慣了金沙江畔浪頭拍打岸邊和浪頭追逐的濤聲;看慣了金沙江逐浪翻滾,像人墻一樣排山倒海;領略慣了矮拉山峽谷吹過來的絲絲刺骨朔風;吃慣了崗托的青稞。一旦要離開了,真的難分難舍。他不忍離開關心他的兵站領導,不忍離開與他朝夕相處、患難與共的戰友兄弟,會想著像索朗頭人那樣熱愛金珠瑪米的藏族人士,想著春夏時節崗托周圍山坡上盛開著的格桑花。格桑花高潔、堅韌的品性正是進藏解放軍的真實寫照......(中國西藏網 文/于雁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