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西藏自治區阿里噶爾縣扎西崗鄉公路邊的“巨石陣”。攝影:晉美多吉
大小不一、不計其數的石塊被擺放成一個個一米見方的方格,從雪山下、公路旁、曠野中向遠方延伸,星羅棋布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噶爾縣扎西崗鄉的茫茫大地上。綿延數公里長的“巨石陣”,初見使人驚嘆,繼而讓人疑惑,之后引人深思。
位于西藏最西部的噶爾縣,平均海拔4350米左右,春、秋、冬季多為大風天氣,年平均氣溫只有0.5℃,地表多呈戈壁和石質山地,土層天生稀薄,自然條件極為惡劣。在狂風肆虐、沙塵彌漫的季節,當地群眾飽受飛沙走石侵襲之苦。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系統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噶爾縣防沙治沙、改善生態環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地政府立下愚公之志,把防風固沙、遏制沙漠化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艱苦環境磨礪出頑強的意志,必勝信念凝聚起團結的力量。從2017年開始,為保護冬季草場不被風沙侵襲甚至掩埋,噶爾縣扎西崗鄉干群一起上陣,連續三年艱苦奮戰,硬是在沙礫質戈壁灘上筑起防風固沙的“巨石陣”,在藏西高原打響了咬定青山不放松、干群齊心同治理的生態保衛戰。
這道“巨石陣”,一是利用物理原理,大面積鋪放石塊,以增加風沙流的運動阻力,促使沙粒沉積;二是利用擺放有序的石塊劃分出一塊塊草方格沙障,有利于方格內沙生植物的生長,以削弱風力的侵蝕,提高沙層含水量,起到保水固沙的作用。
簡單淳樸的生存智慧,平常而不平淡,樸素而不普通,是當地群眾敬畏自然、改造自然,防風固沙、保護家園的生動寫照,迸發出自強不息、團結一致的強大力量,磨礪出敢戰善戰的奮斗精神。
遠處是蒼茫無際的砂礫石灘,近處是“捕”風“捉”沙的石塊方格。扎西崗鄉這道“巨石陣”,把昨日風沙肆虐的荒涼變成今天綠色發展的希望,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給群眾帶來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國西藏網 文/易文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