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在祖國西南邊陲,西藏高原的東南部,有一處與云南西雙版納氣候類似的地方——墨脫縣,墨脫縣被稱為“西藏的西雙版納”。
墨脫縣屬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平均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115米,面積31394.67平方千米,雅魯藏布大峽谷主體段都在該縣境內。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環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溫和、雨量最充沛、生態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對很多人來說,知道墨脫并不是它的自然條件和景觀,而是墨脫是全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縣。人力背夫曾經是這里唯一的運輸方式,當地人過著幾乎與外界隔絕的原始生活。
2013年10月31日,墨脫公路正式建成并實現季節性通車,墨脫縣“高原孤島”的歷史宣告結束。因為封閉,墨脫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比其他地區要滯后不少。2016年還未通公路的久當卡村便是墨脫縣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典型村落。
久當卡村位于墨脫縣境北部雅魯藏布江東側,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轄區地形陡峭、自然條件差。2016上半年久當卡村依舊未通公路,交通極其不便,到外界的交通依靠險峻的騾馬驛道。
圖為2020年西藏自治區“兩會”林芝代表團討論現場 攝影:王淑
前來參加西藏自治區“兩會”的人大代表、墨脫縣縣長魏長旗說,加熱薩鄉久當卡村地理環境險峻,基本農田坡度大、產量低,嚴重制約了農業產業的發展。“同時,因交通不便、存在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等原因,加熱薩鄉久當卡村被墨脫縣列為易地搬遷安置的對象。”
故土難離,剛開始久當卡村的村民們不愿意搬遷。對此,鄉、縣干部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
2017年4月27日,加熱薩鄉久當卡村遭遇多日大雨后,
泥石流塌方頻發,嚴重危害群眾安全。經全體村民同意,墨脫縣委、縣政府決定提前搬遷群眾。
久當卡村新址選在墨脫鎮的邊境一線朗杰崗,搬遷項目總投資3449.32萬元,搬遷涉及群眾34戶138人,項目包括新建房屋34棟、村公房建設、場地平整、耕地開墾、道路硬化、排水、電網改造等。
“朗杰崗的邊民補貼等邊境政策和基礎生產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優越”。魏長旗說,村民從偏遠的山溝搬到抵邊一線,不但享受邊民補貼等優惠政策,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轉變。
去年,村民們發現周邊群眾種茶收益不錯,村民主動向政府提出種茶的意愿,墨脫縣也立即進行了扶持。
“通過搬遷、產業扶持,現在久當卡村整村實現了脫貧。村民年人均收入從3000余元上升到了10000余元”。魏長旗說,現在老百姓腰包鼓了,大家打心眼里感激黨和政府,覺得黨和政府真正為他們做了實事。
圖為墨脫的高山形似蓮瓣,其上終年積雪
2019年西藏自治區一二線邊民補貼分別提高到4700元和4500元,2020年西藏政府工作報告中顯示:繼續提高邊民補助標準,一線邊民最高到6000元。
“孤島”墨脫在黨和政府的的親切關懷下,成為全國邊境建設示范縣之一,重點發展茶產業、旅游業、亞熱帶林果等特色產業。茶葉是農牧特色主導產業,墨脫縣制定了茶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
圖為身著門巴族服飾的墨脫村村民在茶園采茶。
魏長旗說,邊境補貼逐年提高,邊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但長期躺在“溫床”上是不合適的,我們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通過產業不斷提高邊境地區自身“造血”能力,通過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通過產業建立利益鏈接機制,保證貧困對象的收入有一個正常穩定可持續的增長。
2018年墨脫縣茶葉參加第七屆四川國際茶博會,墨脫紅茶、綠茶雙雙獲得金獎。
“近年來,墨脫品牌的茶產量在不斷增加,影響力也不斷增大”。魏長旗對墨脫縣茶產業信心滿滿。
圖為被世人稱為“蓮花秘境”的墨脫
如今,扎墨公路正在進行提升改造,派墨公路、格當公路也在抓緊施工中,過去的“高原孤島”不久將會四通八達。那時,每個來到西藏的人都能更方便地去領略墨脫密林里的“桃花源”,生活在世外桃源不再是烏托邦。(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賈華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