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tibet.cn
    home

    【2018年文化與自然遺產日】西藏非遺:活態傳承讓散落人間的雪域珍寶再現活力

    發布時間: 2018-06-09 17:37:00 來源: 中國西藏網

      中國西藏網訊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上午,一場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西藏實踐”的講座在西藏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辦。西藏自治區民族藝術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阿旺旦增分享了西藏作為文化資源大區,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過程中,如何從實際出發,以建設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為目標,全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從而總結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實踐經驗并取得顯著成果的情況。

    圖為6月8日,西藏民族藝術研究所組織開展的“活態傳承、活力再現、傳承西藏傳統兒歌”主題活動,讓更多的孩子從傳統兒歌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成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圖為西藏傳統兒歌進校園活動現場

      西藏是文化資源大區,包括民間文學、傳統歌舞、傳統戲劇、傳統藏醫藥等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底蘊深厚、歷史悠久、形態多樣、彌足珍貴。近年來,中央和西藏自治區對非遺保護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根據非遺項目的瀕危程度,積極開展搶救性記錄工作,推進非遺保護普查成果轉化,不斷加強非遺保護隊伍建設,通過一系列舉措,使西藏非遺項目的傳承和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統計,西藏自治區現有藏戲和格薩爾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國家級代表性項目89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96名;西藏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323項,西藏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350名;市(地)級代表性項目487項,市地級代表性傳承人254名。

    圖為格薩爾說唱。藏族民間文學源遠流長,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格薩爾等14個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入國家和西藏自治區級名錄。

    圖為直孔噶舉派音樂(佛教音樂)。藏族傳統音樂特色鮮明,品種多樣,包括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三大類。目前,18個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入國家和西藏自治區級名錄。

    圖為藏族傳統舞蹈丁嘎熱巴。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的美譽。目前,已有97個傳統舞蹈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入國家和西藏自治區級名錄。

    圖為山南雅隆扎西雪巴藏戲。藏戲是藏族傳統戲劇的杰出代表,有西藏白面具藏戲、藍面具藏戲,青海黃南藏戲,甘肅甘南藏戲,四川嘉絨藏戲、康巴藏戲,同時西藏還有門巴戲等眾多藏戲流派。目前,已有12個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國家和西藏自治區級名錄。

      據阿旺旦增介紹,目前西藏自治區通過非遺項目普查共收集記錄稿10萬余篇,音像1500余盒(盤),照片4萬余張,發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10個,各類項目近1000個,涵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的所有資源種類。同時通過全面啟動“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叢書”和音(影)像制品的出版工作,把普查成果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資料。

      非遺傳承隊伍建設方面,西藏自治區目前已有10支專業文藝表演團體、74支縣民間藝術團、近2000支業余演出隊,成為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骨干力量。

    圖為喇嘛瑪尼說唱。西藏曲藝品種繁多、歷史悠久,代表性的有“仲諧”“堆巴諧巴”“折嘎”“喇嘛瑪尼”、扎年彈唱、藏語相聲等。目前有9個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國家和西藏自治區級名錄。

    圖為藏族傳統游戲打牛角。西藏各民族傳統體育、游藝和雜技主要有賽馬、射箭、摔跤、賽牦牛、抱石頭等。目前,共有7個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國家和西藏自治區級名錄。

      傳習基地建設方面,截至目前,西藏甘露藏藥股份有限公司、江孜卡墊廠、西藏唐卡畫院、拉薩市城關區古藝建筑美術公司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各級各類傳習場所達到165處,成為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流平臺。


    圖為勉唐派唐卡。目前西藏已有13個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國家和西藏自治區級名錄。

    圖為江孜卡墊編織技藝。西藏傳統工藝技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別具一格的風范、高超精湛的技藝和豐富多樣的形態。目前,藏紙制作技藝等85個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國家和西藏自治區級名錄。

      據阿旺旦增介紹,西藏圍繞非遺保護工作開展了很多特色實踐,針對瀕危項目啟動了搶救性保護,如“西藏農耕文化搶救性記錄工程”,同時對高齡傳承人進行搶救性記錄工作。對于藏醫藥、唐卡、藏香、金屬鍛造等項目,則是積極鼓勵、引導開展生產性保護,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在特色化保護方面,阿旺旦增以藏戲為例介紹說,政府從抓普查、建名錄開始,在爭取中央財政支持的同時劃撥專門經費,建設傳習基地,強化排練演出,使民間藏戲隊伍迅速發展。同時搭建各種平臺提升藏戲的影響力,充分發揮專業劇團的引領作用,培養了一大批藏戲表演、創作和研究人才,打造了一批深受觀眾好評的藏戲新劇目。

    圖為藏藥常覺配伍技藝。藏醫藥學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發展歷史,憑借其獨具特色的診療技術和方法,豐富的成藥方劑、獨到而確切的臨床療效,為人類的身心健康和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藏藥七十味珍珠丸配伍技藝等20個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國家和西藏自治區級名錄。

    圖為藏族群眾在過望果節。西藏民俗傳承著西藏各民族數千年以來延續至今的文化血脈。目前,拉薩雪頓節等48個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國家和西藏自治區級名錄。

      據悉,歷經近兩年時間修建、總投資達1.2億元的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已于日前正式竣工。這一世界海拔最高的非遺博物館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對外開放,成為市民和游客近距離接觸西藏非遺文化的重要平臺。阿旺旦增所說的“非遺保護人人參與,保護成果人人共享”正在變為現實。(中國西藏網記者/吳建穎圖片由阿旺旦增提供)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 精品动漫一区二区无遮挡|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日本道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 国产精品1024|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久久|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资源|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国产精品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99久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香蕉精品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中文|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中文| 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 国产馆精品推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