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帶著孩子到醫院做腸胃檢查。
春節、藏歷新年的喜慶氛圍尚未散去,小兒腸道病的問題便已凸顯。“每逢佳節胖三斤”這句話,成為人們對于佳節后身材的調侃。然而,對于腸道較弱的兒童來說,節日期間無節制地享用大魚大肉,很容易引發“節后綜合征”。消化不良、急性腸胃炎等腸道病,讓家長們頭痛不已。那么在節日中,家長應該怎樣守護兒童的腸胃健康?對于那些不幸患上腸道病的寶寶們,又該采取怎樣的護理措施呢?近日,記者采訪了西藏自治區婦產兒童醫院普兒科副主任羅婷。
節后小兒腸道病多發
節日其樂融融的背景下,最讓家長揪心的莫過于孩子身體出現問題。經記者走訪了解到,不少孩子節日期間會在大吃大喝后出現積食、急性腸胃炎等問題。
“孩子積食或者患上急性腸胃炎后就會發燒,還會肚子痛、嘔吐。看著真是心疼。”梁女士說起孩子的積食癥狀,十分擔憂地說,“小孩子腸道較弱,又不敢亂用藥。每次都要去醫院檢查。看著孩子吃不下,拉不出來,家長們都很擔心。但是節假日就是享受美食和玩樂的時候,總不能不給孩子吃零食吧。”
像梁女士這樣左右為難的家長并不少見。不少家長表示,過年期間都有走親訪友的習慣,孩子們玩得開心,吃得就多,一不注意就造成積食或者感染腸道病。
羅婷介紹,年后引發小兒腸胃病和假期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在節假日期間,家庭聚餐增多,孩子往往容易攝入過多油膩、高熱量的食物。如:暴飲暴食、零食不斷等,這些都給兒童腸胃帶來了不小的負擔。此外,也要警惕一些含有酒精的飲料或食物被孩子誤食,這也可能對腸胃造成刺激。
“暴飲暴食會導致腸胃在短時間內承受過大的壓力,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油膩食物攝入過多則容易引發油脂在腸胃內的堆積,減緩腸胃蠕動,從而引發消化不良等問題。因此,家長們在節日期間要引導孩子合理膳食,控制油膩食物的攝入量,避免暴飲暴食,確保孩子的腸胃健康。”羅婷科普道。
腸道病癥狀多種多樣
節假日期間,由于飲食習慣的改變和過度食用油膩、辛辣等食物,醫院里腸胃病患兒的數量有所增加。羅婷介紹:“小孩腸胃病的癥狀多種多樣,常見的癥狀包括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腹瀉等。”這些病情大多屬于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
羅婷表示,腹痛可能是腸胃炎癥或消化不良引起的,通常表現為陣發性或持續性的疼痛,有時可能伴有按壓痛。腹脹則是由于腸胃內氣體過多或腸胃蠕動減緩所致,使孩子感到腹部不適。惡心和嘔吐可能是由于食物刺激、腸胃感染或腸胃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瀉則是腸胃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樣便,嚴重時可能伴有脫水、電解質紊亂等癥狀。羅婷提醒,家長們應密切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一旦發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據了解,小孩腸胃病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例如:持續的腹瀉可能導致孩子脫水。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電解質紊亂,影響孩子的生命安全。
專家科普正確應對措施
“對于節后小孩出現的腸胃病,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和治療呢?”面對不少家長的疑問,羅婷科普:預防小孩年后腸胃病,關鍵在于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首先,家長應確保孩子的飲食衛生,避免食用過期或不潔的食物。在選擇食材時,盡量選擇新鮮、有機的食品,減少食品添加劑和農藥的攝入。其次,家長要引導孩子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和過度節食。每餐都應包含足夠的蔬菜、水果和蛋白質,以保證孩子獲得全面的營養。
此外,家長還應特別注意孩子的作息,避免孩子熬夜和過度勞累。適當的戶外活動有助于增強孩子的體質和免疫力,但要避免在人群密集或衛生條件較差的場所長時間停留。此外,家長還應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避免孩子因情緒波動而影響腸胃健康。
如果孩子出現腸胃不適的癥狀,家長應及時采取措施,如調整飲食、增加休息等,必要時應及時就醫。對于年后小孩腸胃病的治療,醫生通常會根據孩子的具體病情給出個性化的治療建議。一方面,醫生會建議家長調整孩子的飲食,避免油膩、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減輕腸胃負擔。另一方面,對于癥狀較為嚴重的孩子,醫生可能會開具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止瀉藥、抗生素等,以幫助孩子盡快恢復健康。 圖/記者 鄭常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