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我國第三季度經濟運行的數據紛紛發布。其中,工業領域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對GDP貢獻率接近四成。
經濟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那么,在這份成績單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歸納起來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新舊的“新”字。
前三季度我國工業經濟“新”在哪兒?
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1%,其中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為代表的新三樣的綠色產品表現亮眼,都保持著雙位數增長。
不僅如此,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也在迅速增長。新的產業、新的領域出現壯大,給中國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一張榜背后的變化
“揭榜掛帥”攻關機制就是政府征集企業在發展中亟須解決的關鍵技術項目張出榜來。
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誰能干就讓誰干,這是當前各地促進創新的一種組織形式。不久前,山西在一場專家院士云集的大會上,展示出了今年全省揭榜掛帥的重點項目。
記者發現,這張榜上19個科技重大專項不僅有能源科技等山西傳統優勢產業,還有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新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
楊霞是一家企業負責人,今年初企業在國內率先研發出一種用于腫瘤患者治療的生物新材料,可是在研發成果變產品的路上遇到很多難題。
讓企業沒想到的是,政府張榜后沒多久,包括中科院、四川大學等國內外一流科研團隊和臨床試驗機構、龍頭企業等紛紛來揭榜,大家拿出各自的方案一起來碰撞。
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霞:沒有金剛鉆就不攬瓷器活,他肯定有這方面的把握才會揭榜。政府也是深度參與,所有的力量聚集在一個項目上轉化出來。在這個項目里面大家都有承諾,必須完成。
為了確保項目落地,政府還專門配備了一位專員全程跟蹤服務。在這個辦公室里,記者見到科技專員薛強強,他正在審核各路揭榜方的資質文件。
山西省科技廳大健康與生物醫藥科技處副處長 薛強強:政府和發榜企業、揭榜方共同簽訂任務書,最后政府還要組織驗收,確保每一步都落到實處。
在政府支持下,經過多年的創新攻關,楊霞的企業從幾人的創業團隊發展成國內合成生物的龍頭企業,擁有國內外發明專利59項。今年以來,企業營收同比增長了90%以上。
山西省科技廳綜合前沿科技處處長 李蕾:以前我們山西省科技重大項目主要來源于高校,為了打開門搞研究、聚焦生產搞研究,我們不斷改革揭榜項目和實施機制。省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主要用于解決產業一線的創新需求。
從2019年開始,山西省開始探索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截至目前共發布重點項目112項,投入財政資金8億多元,撬動社會資金超過21億元。
“科大硅谷”
如何用改革激活產業“向新力”?
在安徽合肥,政府正在打造一個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科大硅谷。
不久前,這里向全國招募“場景合伙人”這一新角色,這群人就是要專職為研發成果去找落地場景、為場景創新來找應用市場。短短幾天收到了上百家機構報名。
在“科大硅谷”,還在進行創新生態建設等一系列改革。徐飛是中國科大的一名畢業生,他和團隊一起研發突破了一項人工智能新技術,可當要落地產業化時,一系列難題接踵而來。一年前,他帶領團隊入駐了科大硅谷。
合肥八方地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飛:政策、資金、金融以及人才方面,科大硅谷給了我們一對一的專人支持和解決問題的方案。
讓徐飛還沒有想到的是,許多看似“戰線”很長的事,在這里不出樓棟就給辦成了。不久前,徐飛和公司樓下的“鄰居”在聊天過程中對同一個技術難題“一拍即合”達成合作。
一座樓就是一個產業鏈,就在徐飛入駐的這座大廈已集聚40多家人工智能企業,有重研發的,有偏市場的,樓上樓下“串個門”,研發和市場就“對上了”。目前,科大硅谷還推出設立海內外創新中心、廣泛聯絡全球各高校院所校友組織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科大硅谷服務平臺公司董事長 吳海龍:率先探索了8個方面25條的改革舉措,加快拆除阻礙創新創業的“籬笆墻”,實現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和就地應用。
截至今年9月底,科大硅谷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地設立了9家創新中心,按照市場化方式打造運營40個創新單元。成立兩年來,吸引集聚新入駐科技型企業1700多家。
國家將出臺更多措施加速“產業向新”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辦公室,記者最新了解到,圍繞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一批攻關任務正在制定中。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 甘小斌:接下來,我們將強化創新平臺布局,在新型儲能、微納制造等重點領域再建設一批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圍繞重點產業鏈建設30家左右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促進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
今年,國家還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形成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疊加效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