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tibet.cn
    home

    運河十年蝶變,煥發蓬勃生機

    發布時間: 2024-07-15 09:31:00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楊維鳳(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2024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十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沿岸各地堅持保護、傳承和發展的宗旨,大運河得以“美起來”“活起來”,成為更好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精神紐帶,成為中華文明的傳承之河、生機勃勃的生態之河、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河。千年大運河,十年精彩蝶變,古老運河正煥發出嶄新的生機與活力。

      突出頂層設計,發揮規劃引領作用。2019年《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相繼印發,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作出總體部署和系統謀劃。2020年,國家相關部門制定大運河河道水系治理管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等4個專項規劃,大運河沿線8省市也分別制定出臺本地區的實施規劃。2021年,《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出臺。由此,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四梁八柱”規劃體系初步形成,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提供了系統指引和支撐。

      保護優先,造就“生態之河”。十年來,沿河沿岸地區持續推動河道水系治理管護,加強生態環境修復,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運河文化傳承利用奠定了生態基礎。沿線省市不斷完善地方法規,并全面建立河長制,沿線水環境納入嚴密監測。比如,揚州市推動運河三灣生態修復,使古運河從環境臟亂差的工業區華麗轉變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北京市利用水質監測傳感器、新型高效水草切割收集船、原位水體修復等水務新工藝、新技術,通過截污治污、河濱帶生態修復、灘地小微濕地和城市公園建設改善水質;天津市開展河湖“清四亂”“健康大運河”等專項行動,清淤護砌、截污治污、騰退岸線,修復運河兩岸生態。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大運河京津冀段、山東、江蘇、河南等段水質明顯好轉,北運河干流出境水質由劣Ⅴ類逐步提升并穩定在Ⅳ類;大運河江蘇段沿線水質穩定達到或優于Ⅲ類。

      創新傳承,彰顯“文化之河”。江南文化、齊魯文化、燕趙文化、中原文化等在大運河中匯聚交融,形成獨特的大運河文化。十年來,沿岸各地著力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多地聯動共同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北京段祿米倉倉廒文物建筑、燃燈塔、永通橋等運河遺址得到修復,沿線遺址遺跡保護利用水平不斷提升;北京、聊城、杭州、揚州等地建成一批大運河主題博物館和特色專題文博場館,全方位展示大運河的千年歷史文化脈絡;楊柳青、臺兒莊古城、周莊、南潯古鎮、烏鎮、西塘古鎮等運河沿線特色古鎮古村,成為旅游熱點地區。大運河沿線各地還深入挖掘運河文化底蘊,采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詮釋運河文化,運河主題相關的文藝作品和文藝活動不斷涌現,例如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歌劇《運之河》、舞劇《千年運河》、美術精品《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等。多維傳承,流淌的“文化之河”賡續歷史文脈,潤澤百姓生活。

      科學利用,共建“幸福之河”。十年來,運河沿線各地整合文化、旅游、體育等各類資源,大力發展文創旅游等產業,帶動經濟發展,讓大運河成為人民群眾的“幸福之河”。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通過科技手段打造互動式、沉浸式體驗,開館3年來累計接待游客800多萬;常州將河畔工業遺產改造為文創園區,吸引近90家文創類工作室和公司入駐,平均每年吸引70多萬名游客參觀,成為“常州文化新碼頭”;棗莊市臺兒莊區推動“旅游+”業態融合發展,開展一系列非遺類演藝活動,建設了40余座文化展館;杭州塘棲古鎮、湖州新市古鎮和紹興柯橋古鎮通過對運河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開發多元新業態,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堅持把造福人民作為運河保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讓更多人民群眾參與到大運河保護中來,讓“幸福之河”實至名歸,也積蓄起更澎湃的大運河保護力量。

      大運河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運河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滋養。千年運河,奔涌不息,貫穿古今,流向未來。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是一個新的起點。面向未來,我們要立足高遠,著眼長遠,進一步推動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加強大運河文化遺產的系統性、全方位保護,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推動運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其打造成繼古開今的璀璨文化帶、山水秀麗的綠色生態帶和享譽中外的繽紛旅游帶。作為新時代的“黃金水道”,大運河交流匯通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開放包容的大運河文化將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6|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国内精品91最新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产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久热re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国产综合精品女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日韩一区| 精品真实国产乱文在线|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欧美日韩精品SUV|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fulidown国产精品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