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tibet.cn
    home

    香港故事|從黃河到香江,“展”望中華青銅文明之光

    發布時間: 2024-04-29 09:37:00 來源: 新華社

      “木有其根,水有其源。”每走一程,秦慧華就覺得自己離“根”和“源”近了一點。

      安陽殷墟、鄭州商城、洛陽二里頭……5天考察中,看到輝煌燦爛的上古中華文明遺跡,她心潮澎湃。如何將心中的這片漣漪,從黃河蕩漾至香江?

      那是去年4月,作為香港歷史博物館二級助理館長,秦慧華和同事為在港籌劃首場中國通史系列展覽,探訪了河南多地。

      一年后,在港豫兩地合作下,遍布河南8個地市、15家文博機構的150余組文物,匯聚于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宛如穿越時空而來,講述著歷史的壯闊波瀾。

      4月24日,觀眾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參觀“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問道中原

      數千年前,在現河南新密的新砦遺址附近,夏代工匠在燒制陶罐時,模仿豬頭的形貌,塑出圓腦袋、小翹耳、朝天鼻。蓋上方的把手出土時已遺失,后人推測形似野豬的鬃毛。

      如今,這只陶豬頭蓋在展柜中以45度“側臉”面向香港觀眾,立體展示著古人融合審美與實用的智慧。

      “小到器物設計,大到城市布局,無不體現出數千年前中華文明已經高度發達。”秦慧華說,唯有親眼目睹,才能懂得那種震撼,希望展覽為更多人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

      講述中國歷史,要從夏商周開始。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許小梅說,聚焦河南,是因為這三個中國歷史記載中最早的朝代均于河南建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當得知這一想法時,河南文博人員欣然支持。“我們一直很注重通過文物交流講好中華文明故事。”河南省文物局局長任偉說,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區體現了中華文化的主脈,相關文物能夠在中外文化交融的香港綻放獨特魅力。

      策劃、研究、選品,一年的密切合作為展覽注入巧思:展覽兼具學術性與教育性,部分內容特意參考香港中學歷史教材;入選文物涉及多家機構,各單位經過一番努力才安排好赴港檔期;克服燈光場地等困難,河南團隊還首次為體量龐大的春秋九鼎八簋九鬲拍攝整體大合影,以豐富圖片資料……

      最終確定的150余組文物包含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及卜骨等,逾八成是首次赴港展出。其中,2000年后新出土的有44件,更有數件來自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鄭州商城書院街商代貴族墓地。

      4月24日,觀眾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參觀“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奔赴江海

      一支戰國青銅戟,由一矛兩戈組成,前鋒銳利;銘文“平夜君成之用戟”宣告主人名號,讓人聯想這名楚國貴族上陣殺敵時的英姿。

      如今,依托堅細的支架,這組出土于新蔡葛陵楚墓的兵器懸于展柜中,射燈將它的影子投在背板上,動勢十足,仿佛下一秒就要利刃出擊。

      “布展的首要考慮是穩定,必須確保文物的安全。”香港特區政府文物修復辦事處一級助理館長黃潤釗說,“其次是展示效果,最好能讓觀眾忽略支架的存在,關注展品本身。”在陳設方案上,港豫雙方也進行過深入探討。

      今年3月,由省文物局統籌,結束前序展覽的文物陸續運抵河南博物院,等待集中赴港。同時,黃潤釗和同事抵豫,在3天半的交接期內,與河南專家緊張有序地清點記錄每件文物的種種特征。

      那是黃潤釗第一次接觸如此之多的青銅器。在這個文物大省,他向河南同行了解到不少兼具傳統與創新的修復手法。比如,利用現代化學分析技術解讀古代青銅鑄造技藝,令化學專業出身的他印象深刻。

      為安全運輸這批數目多、器型大、年代久的文物,策展團隊特別定做了一批包裝箱,并同物流公司反復核對各個環節。口徑66厘米的春秋王子午鼎,其鼎蓋由專家們一致評估為狀況不適宜空運,只得被“忍痛割愛”留下來。

      從黃河到香江,來自中原大地的文物在南方多變的天氣中得到悉心安置和持續監測。“就濕度來說,青銅器要維持在40%以下,卜骨則略高于50%……”黃潤釗一一細數。

      4月24日,香港特區政府文物修復辦事處一級助理館長黃潤釗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薪傳香江

      商王后婦好有很多“可愛又威武”的物品:用作酒器的圈足觥,一端為虎頭,一端為鸮頭;盛放調味料的鼎,以鉤嘴長尾的立體鳥形做鼎足……

      在婦好墓出土文物的展柜旁,一本電子漫畫介紹著這位傳奇女性的多重身份:驍勇善戰的將軍、主持祭祀的政治家、打理宮內事務的王后。

      為深入淺出地解析那段遙遠的歷史,策展團隊借助多媒體手段設計了豐富有趣的互動裝置:展廳入口處,是一則概覽夏商周歷史的短片;幾片商代卜骨旁,有一個可以親身參與的占卜儀式游戲;一面頗具設計感的燈箱墻,呈現了30余種青銅器的名稱用途……

      伴著中原文物前來的還有華夏正聲。在歷史博物館演講廳,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的演員們身著傳統服飾,吹奏口簧、陶塤、特磬、鼉鼓等復原古樂器,帶來殷商祭祀樂歌、《詩經》古樂、中州古調等古韻。

      4月24日,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許小梅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展覽首20日就吸引3.9萬人次參觀。從4月3日至7月8日的展期內,港豫雙方還會舉行學術講座、手工工作坊等社會教育活動,并組織香港中學歷史教師代表赴豫考察。

      作為特區政府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成立后的首個活動,中國通史系列展覽將持續5年,為香港社會帶來一堂系統全面的“歷史課”。

      展覽中,一個西周饕餮紋鼎不同尋常地保留著貼在鼎身上的老舊標簽。原來標簽本身也是歷史,承載著愛國人士在抗日戰爭時期南遷文物的故事。

      “展示的不僅是中國上古史,更是中華文明數千年來的薪火相傳。”許小梅說。

      視頻記者:褚萌萌、劉展威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538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公布|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蜜月|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国产va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久久精品国产2020|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 日韩av.com|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精品香蕉伊思人在线观看|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 合区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9l精品三级站|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