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巴丹益西, 是清代唯一一位來朝覲的班禪。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六月十七日,六世班禪從其駐錫地扎什倫布寺出發,艱苦跋涉數千里、耗時一年有余,赴熱河和京城朝覲并祝厘皇帝七十萬壽。六世班禪進京朝覲這一恢弘壯舉,對于西藏地方與清代中央關系及各民族間交往有深遠意義,為祖國統一、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受到后世的高度稱頌。在扎什倫布寺漢佛堂,供有一幅《六世班禪畫像》唐卡,在記錄六世班禪進京朝覲這一歷史事件的同時,其高超的“寫真”技藝也為外界所贊嘆。
圖為扎什倫布寺藏《六世班禪畫像》唐卡 圖由扎什倫布寺提供
這幅《六世班禪畫像》唐卡縱117.5厘米,橫60.5厘米,畫中六世班禪身著僧袍,結跏趺端坐于寶座上,右手于胸前結說法印,左手于腹前托法輪。寶座前設供案,擺放香、花、輪等供物。唐卡上方繪無量壽佛、大威德金剛和五世班禪,下方從左到右繪紅梵天、吉祥天母和乃斯護法。唐卡以青綠山水為背景,天空中繪如意祥云,設色沉穩,描畫細膩,為典型的宮廷風格。
“《六世班禪畫像》唐卡分佛裝像和俗裝像兩種形式,一共有四幅,其中三幅珍藏于故宮博物院,另一幅在我們扎什倫布寺,據考證為清宮管理造辦處奉旨讓畫家陸燦所畫。”扎什倫布寺管委會副主任賽巴·多布瓊介紹。
故宮現存有3軸《六世班禪畫像》唐卡,其背面的白綾簽上有漢、藏、滿、蒙四種文字,內容一致,漢文云:“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圣僧班禪額爾德尼自后藏來覲,上命畫院供奉繪像留棄,并永崇信,以證真如。”白綾簽雖然沒有提到畫像的作者和時間,但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和學者研究,現存的4幅《六世班禪畫像》眉眼的每個細部完全一樣,均有明顯的陸燦風格。陸燦,江蘇吳縣長洲人,工人物花卉,長于寫真,被稱為“吳中傳真妙手”,名震江南。
圖為故宮博物院藏《六世班禪畫像》唐卡(俗裝像) 圖由扎什倫布寺提供
與傳統西藏唐卡相比,這幅《六世班禪畫像》有明顯“創新”,陸燦在唐卡中加入傳統中國山水畫風格的同時,又匯入了西洋繪畫的寫實技法。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子林在其《 <六世班禪畫像>唐卡考證》一文中介紹:“幾幅畫像中的主尊人物班禪的面部運用了西洋寫實技法,通過色彩層層暈染達到了立體效果,但卻無陰影,極為寫實傳神。畫像背景運用中國傳統的青綠山水,山巒頂部用藍色渲染,下部為綠色,作者以嫻熟的長波狀筆觸表現重巖疊嶂的紋理效果,并于山間點綴瀑布以及風格化的水波和枝繁葉茂的樹木。《六世班禪畫像》唐卡可稱是西洋畫法和宮廷畫院畫法的有機結合之作。”
扎什倫布寺所供《六世班禪畫像》曾被誤傳為“乾隆帝佛裝像”。據史料記載,清乾隆帝(1711-1799 )曾下令繪制了數幅他自己的佛裝像唐卡,分別供于普寧寺、普樂寺、須彌福壽之廟、布達拉宮和雍和宮等處,以達到借助宗教力量安定邊疆,增強其對藏蒙高層人士的親和力和神圣性的目的。《六世班禪畫像》唐卡,不僅是傳統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更是漢藏民族密切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史實,是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