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市初步實現草原生態保護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雙贏”
記者從日喀則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近年來,日喀則市始終堅持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部署要求,加快轉變草地畜牧業生產方式,加大調整畜群結構力度,促進畜牧業增產增效、農牧民持續增收,初步實現草原生態保護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雙贏”目標。
日喀則市嚴格按照“調結構、騰空間,轉方式、提效能”的總體發展思路,積極引導群眾加快牲畜結構調整,優化公母比例,加快淘汰老弱土雜等非生產畜,騰出養殖空間,提高適齡母畜的養殖比例。2022年底,全市牲畜存欄470.79萬頭(只、匹),適齡母畜266萬頭(只、匹)。其中,山羊存欄82.7萬頭,占全市牲畜總存欄的17.57%,新生仔畜180萬頭(只、匹),牲畜結構進一步優化。
為進一步加快牛羊規模化養殖,日喀則市積極推進牛羊養殖合作社組建、規范化發展,提出合作社規范化發展“八個好”的要求。通過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改變生產經營模式,實現由單家獨戶飼養向集中規模養殖轉變、由放牧向舍飼半舍飼轉變。數據顯示,全市牛羊養殖合作社發展到1000余家,入社牲畜達到100萬頭(只、匹),全市規模化養殖場和合作社達200多家,有效減輕了草場壓力。
日喀則市堅持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加大草原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提升保護草原意識。通過每年集中舉辦培訓等形式開展宣傳工作,提升全民草原保護意識;種植結構不斷優化,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鼓勵引導群眾開展人工種草。截至2021年底,人工種草保留面積達32.47萬畝,2022年繼續加大人工種草力度,其中,房前屋后、冬圈夏草2.38萬畝,優質苜蓿種植項目0.47萬畝,集中連片改造提升種草2.9萬畝,拉洛灌區種草1.5萬畝,鮮草產量可達40萬噸以上。綜合考慮各縣區草場面積、產草量、群眾收入等因素,日喀則市農業農村局制定了《日喀則市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方案(2021—2025年)》,2022年,共兌現草獎資金5.24億元,兌現率100%。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山南市乃東區以數字化改革推動“數字鄉村”建設
從電子商務到直播帶貨,數字平臺、智慧物流打開了山貨出山的新途徑。[詳細] -
拉薩多舉措推進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從餐飲店到農貿市場再到商超,拉薩市市場監管局多措并舉讓消費者“吃得安心、買得放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