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農牧民從技能培訓中受益
近年來,在相關政策支持下,城鎮寬廣的就業平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牧區勞動力,不少青壯年農牧民放下犁耙牧鞭走進城鎮,走出牧場農場進入市場。如何讓他們懷有一技之長,實現增收致富,是各級黨委政府思考最多的問題。于是,開展農牧民技能培訓,提高農牧民職業技能水平成為必然需求,努力讓更多的農牧民從技能培訓中受益。
為拓寬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各級黨委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相關部門組織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一技之長,在增加了現金收入的同時,更增添了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獲得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底氣。據統計,2016年以來,西藏累計轉移農牧民就業近500萬人次,年均技能培訓10萬人次。僅今年以來,自治區持續推行農牧民技能“訂單式”培訓和“以工代訓”,計劃完成技能培訓10萬人以上,實現轉移農牧民就業60萬人以上,實現勞務收入50億元以上。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部分農牧民在實際的技能培訓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困難和問題,如培訓時間緊張、知識水平受限導致技能雷同、工作流動性大,等等。因此,開展農牧民技能培訓,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首先,需要更加注重培訓方式的多樣性。目前,各地在推進培訓工作時,主要通過線下組織學員進行集中培訓,這種方式針對性強,也有助于學員快速掌握技能,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占用一定的時間,這對于已經在崗但仍需要技能培訓的人員是不方便的。因此,我們需要擴展培訓形式的多樣性,尤其是利用線上平臺進行培訓,可以幫助農牧民有更多的渠道、更靈活的方式接受培訓,線上方式還可以便于農牧民在崗工作中及時聯系相關專家和老師,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更長遠地幫助農牧民不斷增強職業技能。
其次,各地還可結合具體實際,分類施策,開展更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如針對新生代農牧民,或有一定互聯網使用能力的農牧民群眾增加“互聯網+”、電商、直播銷售等的培訓內容,擴大就業范圍。對于有一定的建筑、維修、家政等技能基礎的農牧民群體,各地也可進行相應的技能強化培訓和求職就業方面的培訓,增強農牧民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就業能力。
當然,組織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幫助農牧民更好地增收致富,因此,在開展具體的技能培訓之前,做好調查研究,了解農牧民的具體意愿和當下的市場需求,防止在實際操作中出現為“完成任務”而去組織培訓的現象,讓農牧民學到的技能真的有“用武之地”,鼓起他們的“錢袋子”,才是讓農牧民技能培訓真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現階段開展農牧民職業技能培訓,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牧民增收、農牧業增效、農牧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努力構建覆蓋廣泛、層次多樣、類型豐富的高素質農牧民技能提升新格局,在課程設置上突出“特”“優”,鼓勵一人多證、一專多能,培養復合型、“多面手”的新型農牧民,讓更多的農牧民掌握技能并從中受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山南:“龍頭”帶富千家萬戶
據了解,僅2020年,隆子縣“菜籃子”工程園區就實現創收460萬元,帶動當地370名群眾增收致富。[詳細] -
發展青稞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是專注青稞深加工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一直以來,立足本地優勢特色產業,以青稞為主要原材料加工成多種系列食品,生產出來的糌粑更潔凈、更營養、更健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