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扶貧

    青海格爾木長江源村:走下雪山 牧人變市民

    發布時間:2020-11-24 08:48:00來源: 光明日報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總面積4.75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完全處于三江源地區,因長江的源頭之一沱沱河流經,這里素有“長江源頭第一鎮”之稱。16年前,響應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政策號召,唐古拉山鎮上近五分之一的牧民放下牧鞭,賣掉牛羊,從雪山來到城市,開啟了他們全新的生活。16年間,他們進了城、就了業、脫了貧,每天都有著真真切切的獲得感。如今長江源村正在以嶄新的姿態闊步前進,實現著歷史性的跨越。

      從雪山到城市 只為一江清水向東流

      “那年我52歲,是村里第一個搬下來的,就是為了保護青山綠水的長江源!”2004年,響應國家號召、保護日益脆弱的三江源生態,老支書更尕南杰和128戶407名牧民作別沱沱河、翻越昆侖山,離開了這片世代養育自己的草原,搬遷到420多公里以外格爾木市南郊的移民新村——長江源村。

      “人雖然在山下生活,心卻留在了山上。”這是當時搬遷后多數長江源村村民的心聲。16年間,放下牧鞭的牧民逐步從草原利用者轉變為生態保護者與紅利共享者,人與自然在這里和諧共生。

      “我們村現在有172名草原生態管護員、33名濕地生態管護員,全面管護這里501.1萬畝禁牧區。”長江源村第一書記李國林說,搬遷后的長江源村組建的生態管護員隊伍對草場進行全面保護監管。

      “山上草場面積很大,一片連著一片,但每個管護員對自己劃分的片區都很明確。現在巡護時,看到草越來越茂盛,垃圾越來越少,水量增加,湖泊增多,我心里美滋滋的!”管護員嘎瑪曲卓說,過去在山上生活的時候,從未想到自己的“家”可以這么美。“以前山上的草總是不夠牛羊吃的,吃光一片地方就再換一個地方,牛羊越放越遠,草原的環境也越來越差,多虧了國家的政策,讓我們明白了保護生態的重要性。”

      “我們村里每家都有一個管護員,管護員除了按時上山巡邏外,還肩負起了宣傳生態保護的責任。”長江源村黨支部書記才讓昂毛說,這么多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當年禁牧移民的深遠意義,回饋自然正在成為自發的行動。用群眾樸實的話說,就是“生態就是民生,雪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

      據悉,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實施10年來,三江源各類草地產草量提高30%,水資源量增加近80億立方米,相當于560個西湖。

      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黨委書記趙守元說:“‘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我們生活在長江源頭,有義務更有責任去保護好生態環境,保護好‘中華水塔’,為下游人民提供干凈水源。”

      從牧人到市民 轉變中尋找幸福的方向

      “搬下來那一年我剛30歲,以前在草原‘靠天吃飯’,一進城語言不通,技能不足,兩眼一抓瞎,啥也不會干,記得當時最擔心的就是怎么生活。”鬧布才仁下山沒多久,村里組織的駕駛技能培訓讓他找到了改變自己和生活的方向,也讓他成為村里迅速融入現代城市生活的第一批致富“帶頭人”。如今,鬧布才仁創辦的崗尖藩巴有限公司生意紅紅火火。

      曾經的牧民,在生態搬遷中變成了定居的城市居民,改變的不僅是生活方式。在山下的16年時間里,長江源村人的吃、穿、住、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真正地從“山里人”變成了“城里人”。

      “政府組織的創業知識培訓,我一場沒落。”搬遷時還是個18歲小姑娘的三木吉,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女強人”。她與村里姐妹們創辦的崗巴布合作社,業務已經從編織氆氌毯發展到制作藏靴、繪制唐卡,合作社營業收入從不到7萬元躍至34萬元。如今她正在籌備從線下銷售轉戰電商平臺。

      “以前村里的群眾都是從事純牧業生產,沒有別的手藝,更別說做生意了,現在這些致富帶頭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著更多人去學習手藝,自力更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主動學習各項政策,并積極參與進去。”才讓昂毛說。如今在長江源村,村民或經營農畜產品,或外出跑運輸,他們把產業延伸到城市,再把城市的經營理念帶回村里。

      “輸血”和“造血”是強化長江源村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長江源村通過給村里的富余勞動力提供創業就業平臺,開展了雕刻、舞蹈、駕駛、烹飪等技術培訓,千方百計筑起各種渠道,讓村民們掌握實際技能,闖出更為廣闊的天地。

      2017年,長江源村正式脫貧摘帽,全村也從最初的128戶407人發展到245戶568人,現在,村里每家每戶都開上了小車,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萬元,比2004年搬遷時增長10多倍,是2015年的1.4倍。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都達到100%。在黨的惠民政策支持下,這個寓意“來自長江源頭和飲水思源、不忘黨的恩情”的移民新村,正依靠著黨的好政策,通過勤勞的雙手,收獲著豐收的喜悅……

      從馬背學校到現代化教室 樹立新一代成長的信心

      “今天我以長江源而驕傲,明天長江源以我為榮光。”13歲的昂文卓瑪和同學們一起對著鏡頭錄下了自己的畢業誓言,在格爾木市長江源民族學校上六年級的她是出生在山下的新一代長江源村人。

      格爾木市長江源民族學校就坐落長江源村正中央,前身是創辦于1958年的唐古拉山鄉完全小學。2006年3月,按照國家三江源地區退牧還草的總體部署和安排,學校搬到長江源村。

      “一本書和一根粉筆,就是曾經我在山上僅能用到的教學工具,沒有電,學生要騎馬上學,老師語文、數學和藏文都得教,每當節假日,一些家離學校比較遠的學生都被老師們帶回自己家里吃飯、睡覺和學習。”50歲的索南群佩老師回憶著以往的點點滴滴。

      從最初的馬背學校、帳篷教室、游牧教學到現在的現代化教室、信息化教學,曾經的木頭房、土坯房和磚瓦房到如今的教學樓、實驗樓和塑膠操場,近30年的教學生涯,索南群佩經歷了長江源村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活和教學環境,他說學校發展經歷了8個階段,而讓他印象深刻的依然是冬天用牛糞也燒不熱的教室和一張張稚嫩可愛的笑臉。

      “我是在這里上的學,大學畢業后又回到母校來當老師。”長江源民族學校教師索南吉是長江源村走出來的優秀教師。

      “兒童節那天,我們籌辦了一個帳篷美食節,讓從小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們,感受傳統的牧區生活。”索南吉說,多年來,學校不僅開展雙語教學,還利用“智慧教育”平臺共享優質教學資源,這些在教育上的巨大變化,也預示著現在的孩子們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現如今,格爾木市長江源民族學校硬件設施已達到了省級標準化,學校師生齊聚在嶄新的教學樓,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本著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能力為重、幸福為本”的教學宗旨,努力汲取著文化教育帶來的新時代精神力量。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長江源村的未來。山上的學生都進了現在的新學校,這是黨和國家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讓這些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先進的教育資源。”索南群佩老師感慨地說,對于易地搬遷的牧民們來說,讓自己的下一代受教育、走出去,接觸更廣闊的世界,就是最實際的脫貧,也是最大的愿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盗摄|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丁香六月婷婷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 日韩毛片免费一二三|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91| 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日韩无码系列综合区|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手机精品一区二区| 97久久超碰成人精品网站|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古代|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二三区久久aaa片|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精品国产一二三产品价格|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二二区| 国产精品天天看大片特色视频 |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偷一|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内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杨幂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在线亚洲v日韩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