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1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攝影:趙二召
中國西藏網訊 11月3日,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脫貧攻堅成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日喀則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決戰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全市1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8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貧困地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日喀則市堅持扶貧項目優先安排、扶貧資金優先保障,打破傳統行業部門資金使用方式,統籌整合中央、自治區級及市級涉農資金184.79億元,集中用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力。
“日喀則市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保證脫貧質量的根本之策,突出產業扶貧的基礎性、穩定性、持續性、普遍性作用。”日喀則市副市長張云寶說,日喀則市全力發展壯大珠峰扶貧產業,累計開工建設青稞飼草、珠峰綿羊、珠峰牦牛、綠色蔬菜、精深加工、文化旅游、商貿流通、民族手工、生態苗圃等特色產業項目394個,受益貧困群眾10.95萬人。
針對地方病高發、自然災害頻發、高山峽谷、高寒牧區等生態環境惡劣發展條件嚴重滯后地方的貧困群眾,日喀則市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截至目前,232個集中安置點、14個分散安置區住房建設任務全部完成,7萬多名貧困群眾全部喜遷新居,并通過穩定入住、產業配套、專合組織和集體經濟組織組建、公共服務、基層組織覆蓋、群眾滿意度“6個100%”的后續扶持措施,堅決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圖為日喀則農牧民秋收 攝影:趙耀
除此之外,日喀則市通過深化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增加群眾收入等“增收十條”措施,大規模開展種養殖、民族手工、建筑施工等實用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建立“六位一體”的勞務輸出模式,讓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有了穩定就業和穩定收入,積極參與到家鄉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中,實現轉移就業10.95萬人次、勞務收入10.85億元。
張云寶表示,近年來,日喀則市社會民生事業全面進步,為大力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全面實行15年免費教育、免費職業教育,資助貧困家庭和農村低保家庭大學生1.16萬人次,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健康日喀則”工程扎實推進,“先診療后付費”等政策全面落實,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服務能力均達到西藏自治區標準,創新“1+4”(對目標人群每年體檢篩查一次,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治愈疾病推出一批)健康扶貧工作模式,堅持應納盡納、應保盡保,充分發揮了政策性扶貧兜底保障作用。(中國西藏網 記者/趙二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貧困戶”到“小老板”:青海山區村民的致富路
初冬的清晨,溫暖的陽光灑在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角加村的每一寸土地,山坳里的煙囪升起了炊煙。村民們已經開始一天的勞作,有的拿著鐵锨往地里走,有的拿著掃把打掃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詳細] -
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4年增3.7倍 “西藏糧倉”公布“產業脫貧賬”
西藏官方3日在拉薩召開新聞發布會稱,“西藏糧倉”日喀則1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8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2019年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380.22元(人民幣,下同)。[詳細] -
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扎羅今年53歲,原是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班戈縣佳瓊鎮熱卡下瑪村牧民。由于當地生態環境脆弱、生存環境惡劣,加上部分群眾無牲畜、住房條件差,2001年10月,在縣政府的組織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