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達孜區現代農業產業園 托起群眾致富小康夢
眼下正是各類果蔬成熟的季節,在拉薩市達孜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里,菜瓜和黃瓜迎來了收獲期,工人們穿梭于溫室大棚中,采摘成熟的黃瓜。阿珍是邦堆村五組村民,在園區里已經工作兩年多了,從家庭主婦轉變為新型職業農民,阿珍不僅為家庭增加了收入,還實打實地學會了果蔬種植技術。
“我以前是邦堆鄉的貧困戶,通過凈土公司這個平臺在達孜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就業。不僅一個月有4800元工資,同時也學會了種菜技術,相信靠自己的努力往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阿珍說。
達孜區現代農業產業園位于達孜區邦堆鄉邦堆村,總投資1.25億元,占地面積2500畝,主要劃分為無公害蔬菜、瓜果、苗圃等9個產業化示范區。園區以促進產業增效、群眾增收為目標,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依托龍頭企業和基層科技特派員的帶動作用,全面支持和服務有種植意愿的建檔立卡戶,為他們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培訓等一條龍服務,讓建檔立卡戶快速掌握設施農業種植技術,幫助其解決銷路問題,讓他們安心種植。
和阿珍一同在達孜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工作的普布卓瑪是2018年從唐嘎鄉搬遷過來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離開了故土家園,46歲的普布卓瑪在達孜區現代農業產業園不僅就了業,還重新以另一種身份——新型職業農民,回到了她所熱愛的土地。“以前在家種地全靠祖輩相傳的經驗,產量靠天意,哪有什么科學種植的理念,現在我們在這里種蔬菜不僅有科技人員進行實地培訓,還能接受內地老師的網上培訓,我們婦女在種植技術方面也有了更多的自信!”普布卓瑪高興地說。
“我們園區共吸納本地群眾30余人,包括建檔立卡戶和三巖片區群眾17人。在實現當地群眾就近就業的同時,幫助他們掌握種植技術,從而進一步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據達孜凈土公司總經理赤列卓嘎介紹,達孜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結合拉薩市“菜籃子”工程,不斷延伸主導產業鏈條,逐步形成了現代特色農業,2019年年產值達到2000萬元,每年解決勞務輸出1.5萬人次左右,平均每人每年增收3500元左右。
下一步,達孜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將加強科技研發應用,引進新技術,大力種植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農作物,進一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讓更多農牧民群眾轉型成為新型職業農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共建美好家園 拉薩在路上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一座小小的廁所,體現的正是民生的幸福指數,也是反映一個城市文明的窗口,提升廁所品質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舉措,是反映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詳細] -
搬出來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西嘎門巴村的村民從林芝市墨脫縣甘登鄉魯古村和果登村搬遷至米林縣,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西嘎門巴村村民生活條件逐漸改善。[詳細] -
藏東新城:瀾滄江畔的“致富園”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藏東新城已然崛起,昌都新區結合實際大力發展扶貧產業,成為當地農牧民群眾的“致富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