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由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西藏自治區教育廳、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承辦的第十一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西藏賽區)復賽在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幕。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次仁羅布在致辭中表示,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是引領時代發展的核心力量。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更需要激發創新潛能,培養創新人才,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探索未知,挑戰極限。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作為科學普及與教育的重要基地,始終致力于推動科學教育和創新實踐。自第六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起,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作為參賽承辦單位,已成功承辦了五屆大賽,每一屆大賽都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里程碑。通過此類大賽,能夠激發更多年輕人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培養他們探索自然、服務社會的科學精神。
開幕式結束后,參賽隊伍到指定賽區簽到等候,并按抽簽順序輪流上場。“我作品的思路來源于家中辛苦勞作的父母,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產品,幫助父母減輕農田中的工作強度。”來自山南市第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參賽選手嘎瑪郎加介紹著自己的AI交互種植農場。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和同學洛旦共同完成了AI交互種植農場。一間控制室和三間類似智能溫控大棚的房子,里面種植了各種花卉、蔬菜。控制室內的開關打開后,即使人不在現場,也可通過手機、電腦來控制其他設計房間的溫度、濕度等,實現自動化作業。
本屆大賽重點圍繞“智慧·安全·環保”三大主題,關注前沿科學技術、公共安全健康等領域的科研應用與普及,考查青少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動手實踐的能力。經過初賽及公示等程序,共有創意作品29件、科普實驗作品31件入圍復賽。復賽為期兩天,復賽活動采用現場制作、現場演示、作品展示和現場答辯等形式,由各命題組評審專家現場打分,確定各命題參賽隊伍最終排名并公示。入圍總決賽名單,根據全國總決賽入圍原則,待全國總決賽開賽前1個月公布。
“本次參賽作品從環境保護到智能科技,從傳統工藝到現代設計,無不體現了參賽者對創新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思考。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前瞻性的作品,它們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通過這次大賽,能夠發掘和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青年才俊,為西藏乃至全國的科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推動科技創新,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次仁羅布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