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革吉梅龍達普洞穴遺址“榜上有名”
2月20日,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根據投票結果,22個項目入圍終評,西藏革吉梅龍達普洞穴遺址“榜上有名”。
該項目負責人王社江介紹,梅龍達普洞穴遺址位于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革吉縣城南約30公里森格藏布岸邊的石灰巖山體上,海拔4700米,洞口位置高出獅泉河平面104米。梅龍達普藏語意為“腰間的鏡子”,由一字排開的三個獨立洞穴組成:一號洞開口朝南,規模宏大,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主體堆積由外向內傾斜,從中部到后部形成一個陡坡,最大落差近5米;二號洞開口朝向東南,規模較小,面積約60平方米,堆積基本水平,由內向外略傾斜;三號洞開口朝南,規模最小,面積約25平方米。
該洞穴的史前文化遺存于2018年7月在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組織的舊石器考古調查中發現,屬青藏高原腹地發現的首個史前洞穴遺址,也是世界范圍內海拔最高的超大型史前洞穴遺址。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在2018—2023年期間,考古隊連續開展了6個年度的正式考古發掘。
目前,梅龍達普一號和二號洞已出土舊石器時代至早期金屬時代各類文化遺物逾萬件,包括石制品、骨制品、陶片、青銅器、動物骨骼、植物遺存等。一號洞壁還發現了排列有序的豎條紋、人形輪廓、手掌以及太陽等以紅色赭石繪制的巖畫。發掘期間考古隊還對遺址所處的革吉盆地進行系統調查,目前已發現曠野舊石器地點30余處、洞穴地點6處,采集到數以千計的石制品,另外還有5處洞穴巖畫遺存,顯示以梅龍達普遺址為核心的遺址群代表了該區域長時期大規模的人類活動歷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殷墟博物館新館將于2月26日對公眾開放
2月19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殷墟博物館新館將于2月26日對公眾開放。 [詳細] -
西藏日喀則市康馬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魅力邊城 大道致遠
日喀則市康馬縣是一座魅力邊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源遠流長。藏族、漢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滿族、哈尼族等13個民族的干部群眾樂居于此,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攜手并肩闊步前行在民族團結“大道”上。 [詳細] -
西藏一遺址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日前,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記者了解到,候選項目均為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經國家文物局審核,最終確定33項參評?;顒愚k公室將組織投票推薦產生20項進入終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