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賓:聚焦人才隊伍建設 厚植營商環境沃土
中新網宜賓4月19日電 (祝歡 單鵬 王利文)“宜賓全市累計建成充電接口9044個,車樁比達到1.7:1,建設‘戎州驛充’平臺,主城區初步形成充電設施覆蓋半徑小于2公里的便捷服務網絡。”18日,宜賓市發改委產業科科長印萍向海外華文媒體參訪團介紹“電動宜賓”發展情況。“電動宜賓”的發展情況正是宜賓全力打造全球一流動力電池產業集群的一個縮影。
17日至18日,由中國新聞社聯合川渝兩地統戰部門、宣傳部門組織的“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川渝行”參訪團走進四川宜賓。本次走進宜賓的活動由宜賓市委宣傳部、宜賓市委統戰部承辦。來自美國、加拿大、比利時等21個國家的28家主流華文媒體高層聚焦宜賓人才隊伍和營商環境建設。
2019年,寧德時代落子宜賓,在寧德時代龍頭效應帶動下,動力電池上下游企業也相繼在宜賓集聚。但宜賓引進寧德時代并非一帆風順。據曾參與寧德時代招商的宜賓凱翼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胡明鏡回憶,宜賓從最外圍開始聯系,花了幾個月時間才與寧德時代董事長助理、投資策劃總監曲濤建立聯系。
“第一次見面,宜賓并沒有打動曲總。后來曲總透露,寧德時代在西部還沒有制造基地,從長遠看有必要布局,但選擇落戶成都、重慶,還是宜賓,暫時還沒定。”胡明鏡說,“沒定就是有機會,我們當即行動,宜賓市政府牽頭為寧德時代做了《寧德時代年產100GWh鋰電池西南制造基地項目建議書》(簡稱《建議書》),首期建設30GWh生產基地。”
正是宜賓市這樣的誠意,吸引了企業不斷落戶。不僅如此,宜賓的區位和交通優勢也是吸引企業落戶的一大加分項。宜賓地處“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三大戰略”疊合部。宜賓“鐵公水空”立體交通體系配套完備,是63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50個全國鐵路樞紐之一,擁有長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宜賓港,貨物可直達西北、西南、華東、華北地區和出口海外。
價格低廉的水電是宜賓另一大優勢。電力在動力電池生產成本中占比較高,使用“綠電”將幫助企業節約成本,并實現生產的全生命周期零排放。宜賓坐擁向家壩水電站,電力充足、價格低廉,這也是當初寧德時代選擇宜賓的重要因素。
寧德時代的落戶,配套企業相繼來宜賓投資。隨著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宜賓栽好的梧桐樹,吸引了“金鳳凰”們紛至沓來。除了引進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外,宜賓近5年還引進各類人才3528名。
與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宜賓學院共建實踐教學基地;與西華大學共建現代產業學院;與重慶大學、重慶工商大學等多個學校開展產學研聯合培養……據了解,在宜賓科教興城戰略支持下,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依托清華大學與成渝地區學校展開緊密的人才合作。該院士工作站的青年人才發展基金,深入開展人才產學研聯合培養,持續為宜賓培育優秀人才。
“社會的發展中,人才是最大的動力,院士工作站在宜賓的落戶也將助推社會經濟的發展。”迪拜新聞網總編輯楊志紅表示,宜賓找到了一個人才的制高點,因為院士帶來的不僅是技術,還有人才的流動。
在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科研成果的轉換讓楊志紅驚喜。“科研成果的轉換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痛點,我了解到他們研發的東西都是要產業化的,目前也在產業化的過程中,這是一個值得推廣的讓科研成果轉化真正落地的模式。”
近幾年,宜賓出臺了《宜賓市新能源汽車“三電”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0年)》《推動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高質量的支持政策》;制定《宜賓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工業強市十條政策措施》《宜賓市工業企業用電用氣補貼辦法》《推動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等,通過政策支撐,在企業創新發展、產能提升、資金保障、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強力支持。
今年6月,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將在宜賓召開。宜賓正以全球視野,全力打造全球一流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動力電池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帶動宜賓市制造業發展的主引擎之一。(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