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五部門:2025年建成三個中小學線上教育體系
2月8日,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日前,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五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自2000年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正式啟動以來,第一個由教育部牽頭、多部門聯合印發的針對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工作的規范性文件。
《意見》本著堅持育人為本、堅持統籌規劃、堅持集成創新、堅持應用導向的原則,著力解決三個問題:即豐富優質的資源建設問題、網絡平臺運行保障問題、線上資源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問題。基本目標是到2025年構建三個體系,一是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線上教育平臺體系;二是覆蓋各類專題教育和各教材版本的學科課程資源體系;三是涵蓋建設運維、資源開發、教學應用、推進實施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制度體系。
《意見》提出了五項重要舉措:一是加強國家、省、市、縣、校級平臺體系建設,統籌利用網絡和電視渠道,促進資源共享,渠道互補,覆蓋全體學生,國家層面完善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二是高質量開發資源,堅持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育人理念貫穿到資源建設中,重點開發兩大類資源,廣泛匯聚豐富的專題教育資源,以“四高”(即參與地區教育質量高,所在學校辦學水平高,參與教師教學水平高,技術團隊專業水平高)標準系統建設課程教學資源。三是充分發揮平臺資源作用,服務學生自主學習、服務教師改進教學、服務農村提高質量、服務應對重大公共事件以及增強師生互動交流。四是提高師生應用能力,加大教師培養培訓;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將信息素養培育有機融入各門學科教育教學。五是完善政策保障體系。設立重點建設項目,用五年時間建立健全國家和省級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平臺資源體系和運行機制;加強基礎條件保障,明確教育等各部門的職責,加強協作;推進資源開發應用,完善資源開發遴選、優質資源獎勵、應用動力機制。
《意見》還從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注重典型引領等三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并特別強調各地要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有序推進線上線下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意見》回應了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社會對線上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關切,融合了以往教學資源建設的經驗和疫情期間的寶貴經驗,著眼教育現代化發展,通過多部門協同工作為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提供支持與服務,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有效供給,滿足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的現實需求,深化基礎教育育人方式的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是支撐我國“十四五”期間構建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舉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建負面清單推分類評估:本科教育評價改革出“硬招”
記者7日從教育部了解到,近日教育部啟動新一輪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推出建立負面清單、推行分類評估等改革“硬招”。[詳細]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將更多走進中小學課程教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要求遴選蘊含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和中華傳統美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和載體形式。[詳細] -
“博士當輔導員”是屈才嗎
近日,一則武漢大學輔導員招聘錄取公示引起社會熱議。錄取名單上的新晉輔導員學歷清一色為名校碩博士,甚至還有海歸的名校博士。討論中不乏學歷貶值、博士“內卷”等聲音。[詳細] -
十次說教抵不過一次親身嘗試——有意義的寒假作業該什么樣
寒假來了,隨著小神獸們的“紛紛歸籠”,以家庭教育為主陣地的寒假作業逐漸浮出水面,排上重要日程。[詳細]